眾人都是點頭,眼裡滿是好奇。
他們已經猜到,他們這次的項目大概率和那帆布底下的東西有關。
“我們加入之前額外簽了特殊保密協議,會是什麼絕密項目嗎?”
“他腳下那東西那麼大,看起來不像是腦機裝置啊?”
“難道是新型的裝置?”
“那也不可能大到那個地步。”
楊星拍拍手,把眾人的注意力再次聚集到自己身上:“那我現在就告訴你們。”
說完,他一把跳了下去,然後和幾個人一起把三色帆布拉開。
眨眼間,所有人都驚呆了。
“我們就是來研究這個東西的?”
“機甲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
“不對,這台機甲不會就是用腦機接口來操作的吧?”
隻見土裡土氣的三色帆布下,正是聞名世界的拳擊手號。
黑色的金屬光澤,堅硬的裝甲,表麵硬朗的線條牢牢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
“那也太驚人了,現在的腦機連接不可能操控這麼大的機甲,我看過它測試的視頻,如果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話,那係統的信號識彆精度、信息處理和轉換的速度得達到一個多麼恐怖的地步?”
“彆說非侵入式了,以現在的技術,哪怕在大腦裡麵裝一萬個電極,也做不出視頻裡麵的操作。”
彆說這些研究員,就連石奕都被嚇住了。
拳擊手號的事情他也一直在關注,從被證實之後,拳擊手號的操作方式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
人們普遍都認為是腦機接口類似的技術操作。
他也和業內的朋友進行過探討,最終反而覺得腦機接口的可能性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視頻裡麵的機甲太靈活了。
從最開始的行走轉彎,再到後麵的奔跑、切換形態……
機甲的行動越來越敏捷,越來越複雜。
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用來操作一個比人手大點的機械臂轉個彎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而且信號識彆速度和精度、機械反應速度都很有限。
根本不可能做到機甲那麼靈活的操作。
他們還探討過有沒有可能是新的腦機技術,但是一個14歲的少年,能做出機甲這麼複雜的東西,總不可能對神經科學也這麼精通吧?
這件事石奕覺得不可能。
但是沒想到的是,現實就是這麼荒誕。
他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成為了現實。
楊星拍了拍身邊的拳擊手號,笑著說道:“對,你們想的沒錯,拳擊手號的其中一項技術叫做神經元連接技術,與腦機技術有部分相同點,所以各位才會被選中加入我們項目。”
他說完,現場都安靜了。
石奕晃晃自己的腦袋,確認自己不是在做夢。
他研究了十幾年的技術,好像一下子就落伍了?
不對,是全世界科學家研究了幾十近百年的技術,一下子就被一個人給超了過去?
而且對方還是一個14歲的少年?
這彎道漂移超車也太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