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神回到宿舍,按慣例查看了一下人工智能的訓練進度,睡覺之前順便看了一眼係統裡麵莫斯的研發進度。
這半年多的時間,他基本沒有在外麵出過風頭,也沒有離開過基地。
但是即使如此,新項目的研發進度也仍然到達了72%。
係統似乎對於這種沒有實體,以代碼為主體的項目十分擅長。
打開係統麵板看了一眼裡麵的代碼,現在都不知道有多少行了。
這麼多的代碼,彆說抄了,要是沒有係統的索引目錄,他連找到特定的功能模塊都不可能。
陳神安心睡覺,卻絲毫不知道,赤紅暴風組裝完成的消息帶給了其他人多大的震撼。
當李言把這個消息上報的時候,大勝和科技部的人都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大勝還好,知道陳神向來的習慣就是一次成功。
對,在他們看來這是陳神的習慣。
但是科技部真的是驚呆了。
他們這還是第一次與陳神合作,根本沒想到這麼大一架機甲,而且還是使用了全新技術的機甲,居然也能這麼快完工。
他們到造船廠訂一艘七十六米的船,都要等上一兩年吧?
一架機甲能夠這麼快就完工?
要不是報告裡麵有現場的照片和視頻,他們都要懷疑造假了。
至於陳神所說的一周後測試的事情,他們倒是沒有意見,東西造好了當然是要測試的。
第二天,陳神才剛剛醒來,王倩就掐著時間打了電話過來。
“一周之後的測試你有多少的信心?到時候可能會有官方直播。”她開口就問道。
正如陳神之前所說的一樣,機甲測試這種事情就像是火箭發射一樣,是根本瞞不住的。
如果陳神的信心足夠的話,還不如把測試的畫麵直播出來,增強一下國民自信心和自豪感,順便也可以回擊國內外不看好這個項目的聲音。
國內最近的開放程度日益增加,對於宣傳工作也越來越重視,許多重要項目和重要單位都有了自己的網絡賬號,就連原木快遞車都有了自己的賬號,這些賬號日常宣傳之餘,偶爾還會進行直播。
“當然是百分百的信心。”
陳神的回答沒有超乎王倩的意料。
“那就好,我會安排好宣傳工作的。”
王倩說完就掛斷了電話,陳神則是洗漱之後,回到新基地,進行測試前的準備。
現場已經有人啟動了機甲自檢程序,對檢測出來的問題安排了人手前去修複。
他到這裡來是要安排第一次測試時,機甲各個係統運行數據的檢測工作。
機甲內部安裝了大量的傳感器,每一次運行時,各個係統產生的數據都會被儲存記錄,傳送回總控室。
這些數據代表了機甲的運行狀態,隻有把這些數據摸索透了,對應技術才有可能做到完全理解。
這樣才有可能超脫係統的技術,對機甲進行大改。
現場有近千個科研小組,他們會幫助陳神分析每一部分數據,形成一份份數據報告。
就在陳神安排任務的時候,外麵的宣傳工作已經開始。
晚間的聯播新聞花了五分鐘的時間來回顧赤紅暴風項目,宣布了項目取得初步的成功,並且對這個項目目前所取得的技術突破以及項目人員表示了高度的讚揚。
同時在新聞中,還披露了許多項目的新信息,比如基地所在的地點,以及初次下海測試的時間,並且這次的測試將會進行直播跟蹤。
其中機甲基地所在的地點,雖然各國的衛星早已經探測到了,但是大眾是不知道這個消息的,一時間嘩然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