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電影黑科技最新章節!
屏幕上,擺在他們麵前的是碳基芯片的第一道工藝——碳納米管提純。
這是一道新的工藝。
碳納米管的提純這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碳納米管相當於把石墨烯卷成筒狀,根據對齊的方式不同,碳納米管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有些是金屬性質的,有些是半導體性質的。
而芯片製造要的就是半導體性質的。
之前他們提純的半導體碳納米管純度是9999995,俗稱六個9純度。
雖然這個純度已經足夠碳納米管在集成電路上的使用,但是想要大規模量產應用的話,這個純度還需要往上再提高兩到三個數量級才能保險。
而從屏幕上的新工藝描述來看,這種新工藝能達到的純度是999999999!
九個9!
而且眾人越看,就越是覺得這種製備提純的工藝跟他們現在使用的多次聚合物分散提純工藝相似過頭,甚至就連方法步驟都很相似。
都是對碳納米管使用某種特殊的分散劑,隨後反複三次進行分散、提純、抽濾、清洗的步驟……
可以說除了這道工藝裡麵使用了另外一種更為關鍵的特殊分散劑,其他的部分不說九成,至少也有八成與他們目前研發出來的工藝相似。
“這……我怎麼感覺這種工藝跟我們的差不多?方案上麵描述的那種分散劑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不知道啊,這上麵沒有分散劑的具體信息,不過據我所知目前應該沒有一種分散劑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的吧?”
“可能是一種新的分散劑?”
會議室裡麵的眾位研究員已經忍不住在底下私語。
這倒不是抄襲,工藝程序這種東西是不會有專利的,不可能說他們這麼乾了,其他人就不能再走這個思路。
隻能說上麵的工藝是在他們的工藝基礎上針對分散劑、聚合物選擇、多次提純工藝和聚合物分離方麵進行了許多改進,而且改進的效果還很明顯,純度後麵多出的那三個9就是明證。
前麵的劉院士也有聽到眾人的話,不過他隻是氣定神閒地說了一句:“先繼續看吧,等到放完了,我會給大家答疑。”
眾人隻好按下心裡的疑惑,繼續往下麵看。
接下來是碳納米管的排列組合,從這裡開始,陳神便使用了dna作為工具。
這個方向與另一位圓明園職院教授的研究方向相近,跟劉院士團隊的研究方向有所差彆。
不過在場的眾人都能夠一眼看出來,屏幕上的工藝跟上一道工藝一樣,都是進行了改良。
不過具體改良了什麼步驟,改了多少,他們就看不出來了,畢竟這不是他們的研究成果,肯定沒有那麼熟悉。
但是從效果的描述上麵來看,顯然是遠超於原版效果的。
因為屏幕上麵的工藝從碳納米管的排列開始,一直延續到使用dna模板工具在金屬膜上刻蝕出納米圖形!
這種工藝的完整度完全超出眾人的想象。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會議室裡直接炸開了鍋,大家都忍不住低聲議論。
這種工藝簡直讓人瘋狂!
如果這種工藝真的能夠實現的話,毫無疑問碳基芯片的工業量產就在明天。
隻要有了可以實現的工藝,無論量產有多大難度,國內的工程師們都會出儘所有的力氣解決!
而且這實現的還是14納米製程的碳基芯片!
他們現在連90納米製程都還沒有搞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