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珊,快點下來!”穩穩站在月麵上的魯學名回身不久,就看到氣閘艙的門再次被打開。
三人中唯一一名女航天員蔣珊就站在門框中間,魯學名連忙激動地向她招手打招呼。
“來了來了!”
蔣珊還保持著十分的冷靜,即使內心深處已經極其激動也沒有忘記以前的訓練,做好所有步驟,慢慢從飛船走到了月麵上,然後再回身把飛船的氣閘艙門關上。
對於她來說,這已經是本能的動作了。
接下來,飛船尾部的貨艙打開,裡麵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取出。
穿著特製宇航服的魯學名走入貨艙,從裡麵拿出了一把小鏟子,然後和蔣珊一起,慢慢離開飛船的方向,向著基地附近的一個小高地走去。
在蔣珊的手裡,還抱著一個長條鐵盒子。
裡麵裝著的東西,關乎魯學名和蔣珊落地之後的第一個任務。
把國旗插上。
這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
地麵上的主持人們看著他們穿著白色的宇航服,在月麵上行走的激動言語無法實時傳達到月球,
但是兩名航天員在月球上的一舉一動卻實實在在影響著地球上的所有人。
“他們現在是要去插上國旗了!”
聽著電視裡主持人激動的講解,安東尼也明白了接下來的任務。
他看向電視上的身影,臉色無比陰霾,卻突然回想起剛剛魯學名在月球上的落地宣言:
“我們來了,我們回來了……”
“法克兒!”
“你們去了也就去了,什麼叫做你們回來了?”
“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以安東尼的職位自然不難想明白。
前一個“我們”指的是國家,後一個“我們”指的是人類,自然也包括曾經登月成功的他們。
這句話是他們代表了全人類的意思?!
“什麼時候,人類也能由你們代表了?”一說起這個,安東尼就不免變得咬牙切齒。
隻不過無論如何,他都乾涉不了月球上的活動。
插旗的地方早就決定好了。
就在基地旁邊的一片高地,而且上麵正好有一塊嫦娥的衛星碎片無法被機器人回收。
魯學名和蔣珊兩人抵達現場,通過頭盔上的攝像頭,跟所有觀眾以第一視角分享了這片國旗即將插下的地方。
“接下來,我和蔣珊將會把眼前的衛星碎片回收,然後再把國旗插入碎片留下的坑洞裡,我們取走了灰燼,同時帶來了新的火種。”
說完,魯學名就拿起剛剛拿出來的特製鏟子,開始沿著碎片的痕跡,幾乎是以一種考古發掘的態度,把地上的衛星碎片挖了出來,然後放到一邊。
兩人開始插國旗。
這次藏羚羊帶上來的東西,無論是大件還是小件,設計得都很是巧妙。
比如蔣珊手上的鐵條盒子。
這東西其實內含太陽能充電裝置,自身帶簡易的發電裝置和傳動結構。
而且它還是展開式的。
隻要找到合適的地方插下啟動,就可以自動展開變成一個小型的旗台,穩定住中間的國旗,並且還具備電子升降功能。
魯學名用插上的鏟子挖了一個小坑,蔣珊把插上的國旗盒子豎著插入坑中,然後再把泥土回填。
啟動盒子。
隻見指示燈閃爍,然後變綠,就好像地上生根一樣,嘩嘩幾下,剛剛坑中那長條的盒子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台子,而台子中間,筆直的旗杆向上緩緩升起。
隨後是鮮紅的標準國旗,在外太空中緩緩升起。
現場的兩人,包括飛船內正在看著的航天員戚文華都肅穆而立,在無聲的國歌中望著升起的國旗敬禮。
而在地麵,播放這一畫麵的直播間則慢慢響起了飄渺的國歌,隨後音量逐漸增大。
一麵國旗,此時卻化為一道三十八萬公裡的橋梁,連接起了地球與月球。
無數國人看著這一幕熱淚盈眶,甚至淚流如注。
哪怕是國外的觀眾,此時也隻能羨慕地看著國內的國旗在月球上緩緩升起,也許心裡還在幻想著自己國家的旗幟什麼時候也能像今天這樣,在遙遠的太空中由自己的宇航員舉行升旗儀式……
很快,簡陋但是隆重的升旗儀式完結。
魯學名和蔣珊開始了接下來的任務——
建設月球基地,完成月球基地的奠基工作。
他們需要從貨艙裡取出轉運車,然後把物品推出,然後再把它們展開,運輸到相應的位置。
不需要做什麼體力活。
現在運送上來的東西都是自動化的操作。
他們隻需要把位置放對,然後按下設備的開關就可以。
這次運送上來的物品,主要包括能源、生存、維修、實驗四個大類。
能源類當然是等離子電池和反應器以及太陽能板,而生存方麵的物資則主要是一個可充氣氣囊基地,這東西類似於《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基地,主體結構是鋼材,外麵再用一層彈性材料把它包裹起來。
隻要給這東西充好氣,調整好裡麵的氣壓,就可以作為宇航員在月麵上的臨時基地使用了。
維修方麵則是帶上來一些月麵機械檢修維護需要用到的器材和新零件。
剩下的實驗不必多說,從混凝土到鋼材,再到基地板材,理想中用來建造基地的各種類建築材料都被帶了上來,就為了測試它們在月球上的實地變化。
不過這些東西雖然多,但其實還隻是第一批物資而已。
國內在月球基地上的野心十分大。
其他國家哪怕有心要建造基地,第一步想的也是先造個臨時的,也就是氣囊基地再加上其他設施這一類型的,等情況穩定過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再考慮永久基地的建設。
已經擁有了藏羚羊的國內不滿足於此。
國內的月球開發計劃實施的是快步勇進戰略,臨時的基地真的隻作過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