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對方指的是誰,在現在這個時候根本不用多做解釋。
亞伯飛速回答:“沒有,你們也沒有收到他們的投稿嗎?”
“他們會不會是投到其他期刊上去了?”
“你有問過其他人嗎?”
沒等Sce的編輯回答,亞伯就已經發出去好幾句話了。
可惜他的推測沒維持住一分鐘,另一邊很快就回複他了:
“沒有,我今天起床之後馬上就詢問過了,業內所有他們可能投稿的期刊,都沒有收到他們的稿件。”
“他們很可能是不打算向我們投稿了!”
“我擔心這件事情以後會變得常態化……”
亞伯看著對方發來的話,同樣有些憂慮。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亞伯的同事,期刊內的其他編輯也在他身後看到了屏幕上的內容。
以前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組織,有了什麼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會在第一時間把論文向他們這些業內的權威期刊投稿。
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把自己的科學發現向整個學術界輻射。
同時他們的刊登也是對成果的認證,不然的話每天世界上都要冒出上萬個推翻了相對論的人,學術界哪有那麼多人來分辨他們說的是真是假?
“對麵現在的論文發表數量可不少,許多新成果都有對麵的參與,如果他們決定拋開我們的話,也許會對我們造成不小的打擊。”
他們這些靠權威吃飯的期刊,最怕的是什麼?
最怕的就是權威性會下降。
如果來自國內的學術論文減少,一時半會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隨著國內科學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重要成果湧現,論文卻都跟他們無關的話……
到時候勢必會打擊他們的權威性,同時反調國內期刊的權威性。
“我們必須警惕這種情況的出現,尤其是現在各國的關係這麼緊張,他們很可能會出現這個想法……”
亞伯揮揮手,打斷了同事的話。
“也許這隻是一個特殊情況,這是陳的項目,他一直沒向我們投過稿件,一直都是特例,不用太擔心。”
整個世界上,所有科學家裡,從來沒在期刊上正式刊登過一篇論文的人,大概也隻有陳神一個人了。
其他編輯也寬慰道:“也有可能這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論文裡有漏洞,所以才不敢交給我們刊登……”
“沒事的。”
在三言兩語中,辦公室裡隱約有些緊張的氛圍被放鬆下來。
隻是那一層憂慮,怎麼也無法消去。
“現在我們隻能再等待一段時間看看了。”
然而,不用等太久。
國內宣布召開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
一條整合國內學術資源,打造國際權威學術交流平台的新聞就悄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