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進入弘平五年[公元672年]。
弘平五年八月, 群臣上書,請皇帝延先帝之誌,封禪泰山。
弘平五年十月, 皇帝率太子諸王,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使節, 從長安出發,十二月至泰山之下, 建造祭壇。次年正月,皇帝祀天、封玉策、祭地神,帝行初獻, 太子行亞獻。受群臣朝賀後, 下詔立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 改元乾封。
乾封元年三月,皇帝率眾歸於長安。
乾封元年五月,皇帝下詔, 禪位太子李弘。
同年五月, 太子李弘登基, 次年改元晟安, 開恩科,大赦天下。
***
李治下詔禪位的動作非常突然,即使了解他如蕭明晟,也不知每日將奏折往他這裡堆的父皇心中正盤算著禪位的事情。
畢竟, 無論是先皇還是父皇, 他們都是在皇位上駕崩。如今父皇才四十四歲, 春秋鼎盛,有蕭明晟的照看,身體比上一世好多了,再活二十年不是問題。
但他就是禪位了。
在五月朔日大朝會的當日,中書令宣讀禪位聖旨的時候,彆說文武百官,就是蕭明晟自己都懵了。
李治是一點風聲沒有透給蕭明晟,就這麼讓禪位成了定局。
李治理直氣壯,這有什麼,他就是太子這個年紀登基的,當時還有幾個輔政大臣拿著先帝遺旨讓他處處受製。相比於他,太子的待遇好多了,他這個當阿耶的親自禪位,將朝中一切都交給他,就是對他的期許與信任。
十成十的那種。
蕭明晟無話可說。
蕭明晟又一次清楚地意識到,他的父皇其實並不喜歡這個皇位,會儘心絕大部分源自於責任。
李治親自主持了禪位大典,將自己寵愛信任的兒子送上了皇位。
蕭明晟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為李治上尊號武德大聖皇帝。
雖說他阿耶是個文人性子,但他在位的時候,大唐確實往外擴張了大片領土,無論是覆滅西突厥還是平定高句麗新羅,都是阿耶的政績。
新帝登基,李治晉為上皇,他的妃嬪們也就成了太妃,自不能繼續占著屬於蕭明晟後宮宮室。李治不等蕭明晟開口,當即手一揮,讓以徐貴妃為首的宮嬪搬回到太極宮中。也就是因為上皇還活著,不然這些宮嬪,有兒子的能搬去跟兒子一起住,沒兒子的又是去感業寺出家的命。
至於後宮事務,這些本就不必親力親為,之前負責的人向徐貴太妃稟告,聽候安排,現在則直稟到他禦前。當然,為了削減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他在殿中省中又加了一個職務,與殿中省太監皆是從三品的官職,隻是由女子擔任,與太監相互監察。
在蕭明晟登基的第三日,李治留書一封,包袱款款地帶著自己得用的內侍和護衛,悄然離開了長安城。
蕭明晟麵無表情。
無論李治在信上說得多大義凜然,說什麼要微服出巡,監察四方,行禦使之責,也掩蓋不了他想要去遊山玩水的堅定信念,他連一個後妃都沒有帶。
蕭明晟無奈,可再無奈,明明能夠在李治自認為悄摸摸出長安城的時候將人攔下,他還是默許了李治的出行,還加派了不少人,暗中保護李治。
好歹是他阿耶,隻要不出格,他就……縱著吧。
蕭明晟並沒有將李治偷溜的事情泄露出去,而是輕描淡寫地露出消息,上皇要去洛陽神都苑小住。至於有人到神都苑想要求見上皇,要是李治正巧逛到洛陽,見便見了。要是不在洛陽,神都苑的人直接將人打發了便是,沒有要皇帝遷就彆人的道理。
蕭明晟登基後,並沒有對朝堂進行大改動,主要這些年來,政務大半都掌握在他手上,現在朝堂的情況就挺合心意的,隻除了那些總是盯著他後宮的老臣們。
第二年改元晟安後,終於有大臣按捺不住,試探地進諫——
這個,陛下都二十三歲,不大婚好嗎?咱是不是該娶個皇後回來了?
蕭明晟微笑,壓根不接這茬,反而給這個大臣賜了一個宮女出身的側室,讓他好好寵著,好開枝散葉。
這騷操作一出,宣政殿裡直接陷入了死寂。
尤其殿上的新皇還笑眯眯地補充了一句,他這是為了某卿好,直堵得這過了耳順之年的大臣漲紅了臉,說不出一句話來。
同樣列坐在殿中的賀蘭敏之默默扭頭,這陣子跟他套近乎想要嫁女兒/妹妹的人不少,這個大臣恰好是其中之一,這會兒又上書請蕭明晟立後,可不就正撞上了槍口。
賀蘭敏之還記得三天前晚上蕭明晟在床上提起那些人時咬牙切齒的模樣,還說他收拾那些總盯著彆人後宅的家夥,要攪和得他們家宅不安什麼的……這突然賜下側室,可不就是要擾亂人後宅池水嗎。
以著賀蘭敏之對蕭明晟的了解,他十分懷疑,之後賜下的側室,極有可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絕對是那種身懷絕技,能逼得人焦頭爛額的奇女子。從接觸到蕭明晟私衛起,賀蘭敏之就發現了,在蕭明晟這裡,男女之彆並不重要,他手底下不乏有能力不遜於男人的女子。
果不其然,在那一頂小轎進了那大臣的宅邸後,沒兩天,後宅“失火”,明明該含飴弄孫年紀的大臣陷入了水深火熱中。
前車之鑒擺在那裡,再無人敢提及立後之事。不過,他們倒也沒有完全放棄,而是決定走太上皇的路線。
這蕭明晟就無所謂了。
其實吧,蕭明晟也不是不願立後,他跟賀蘭敏之的感情多好啊,他十分樂意讓所有人知道賀蘭敏之是他的人,那些想要嫁女兒/妹妹的家夥們可以省省了。
但現在不是時候,說到底,賀蘭敏之不憚史官一筆佞幸,但蕭明晟卻舍不得賀蘭敏之受到攻殲。
所以,再等等,他總能找到機會。
***
蕭明晟既已登基便不能兼任天策上將,但天策上將的職務高於親王、三公,僅次於三師,不是隨隨便便能夠給出去的官職。
第一任天策上將是太宗皇帝,而第二任天策上將已經稱帝。
蕭明晟琢磨了一下,索性空置天策上將之位,再設下一個從一品的天策大將軍,位同驃騎大將軍,總理府事。
不過,蕭明晟有意搞事,沒有指派哪個將軍擔任天策大將軍,而是下詔在北邙山天策府開武試,考核武藝、兵法與領兵作戰三大項,其下再設有若乾小項目。
大唐國民,四十歲以下皆可參加。已入軍中者可直接參與考核,普通百姓則需要通過初試,再參與武試,最終武魁首將得皇帝親授官職。
最重要的是,這一次武試,皇帝金口玉言,如今朝中未至不惑之年的年輕將領,同樣可以參加。
大唐開國以來第一次武試就這麼轟轟烈烈地開始了,蕭明晟將四十歲以上在朝的名將全部派到了天策府,協理此事順便再當裁判。
這一場武試持續了整整三個月,最終決出來的武魁首讓蕭明晟有一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慨。
賀蘭敏之贏到了最後。
其實,大唐到了現在,武將上其實出現了斷層。追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大將們,如李勣、程知節、蘇定方、尉遲敬德這樣的名將相繼亡故,如今大唐武將的中流砥柱是薛仁貴、劉仁軌、裴行儉這些將領,但他們一個個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
在他們之中,賀蘭敏之的存在就格外顯眼。
比賀蘭敏之官位高戰功多的,沒有他年輕。比賀蘭敏之年輕的,不及他官位高戰功多。
賀蘭敏之的兵法與領軍作戰的能力是經過戰場考驗過的,而武藝……
說來也是蕭明晟功勞。
自從與賀蘭敏之有了真正親密的接觸,床笫之間還不小心將內力“漏”到賀蘭敏之的身上,再一個循環回到丹田裡,不知道是不是這種不倫不類的雙修方式有效果,賀蘭敏之的丹田裡竟然也聚集出了一點真氣。
在武道還沒有晉入大宗師之境前,內力的存在能夠將普通一招的威力劃分為天上與地下。再普通的招式,有內力加持,威力便能夠翻倍。而且,賀蘭敏之丹田裡聚出來的內力不僅能夠留住,還能夠作為火種修煉增加,終於能夠伸向更為高深的武學了。
蕭明晟為賀蘭敏之高興,索性代師收徒,將賀蘭敏之收入萬花穀門下。
隻不過,賀蘭敏之跟萬花穀裡一些師弟師妹們一樣,彆說兼修,《離經易道》的法門是怎麼也入不進去,反而《花間遊》的修習還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