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豎鋸的爭論(1 / 2)

首映結束了,影迷們似乎意猶未儘,不少人出了劇院,站在門口不想走,特彆是那些一起來看電影的人,還喜歡趁著人多湊在一起討論。

胖子站在台階上,喝著新買的肥宅快樂水,不停擦著額頭上的冷汗,似乎還沒有從影片結尾的震撼加驚嚇中擺脫出來:“這片子拍的太厲害了,把所有人都騙了啊!”

羅西基冷不丁接話:“騙的漂亮!我喜歡被這樣精彩的片子騙!一年能騙上十幾二十次,那才叫爽。”

本特納說道:“這片子,估計再過二十年我也不會忘,特彆是結局。”

黑瘦黑瘦的拉丁小子沒有說話,隻是翹起了一根大拇指。

牛比的導演,牛比的編劇,牛比的電影公司,絕對是神轉折的結尾。

這部恐怖片確實出人預料的精彩,看那些離開的觀眾臉上的表情也能知道這點。

時間不早,幾個人結伴離開,一直到午夜十二點,羅西基才回到位於帕薩迪納的家中。

但他沒有立即睡覺,反而興致勃勃的登陸奈飛分享。

“剛看了《電鋸驚魂》首映,這片子太嚇人了,影院裡不少人嚇得渾身發抖,我看到有人嚇哭了。片子非常精彩,結局很驚人,看完這樣一部片沒,美美的睡一覺,再做幾個噩夢,快樂!幸福!完美!”

發出微信息,稍微等了一會,羅西基刷新一下網頁,發現下麵竟然有不少好友點讚,還有人在問影片的事。

這帶給他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以前看過電影,隻能跟三五個好友說說,頂多上網站上發一點評論,現在呢?不但能及時發出信息,還能親眼見到無數圍觀群眾。

太爽了!

爽到羅西基每隔幾分鐘就過來刷新一下,想看看朋友圈內是不是又有新的評論,一會不看心就癢癢,就像使用這種能夠快速分享的互聯網社交工具能叫人上癮一般。

羅西基也有這種感覺,現實中的朋友和同事,網絡上認識的網友,全都在他的好友名單上麵,每天不上來看看,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好像生活已經離不開奈飛分享了。

再刷新一次,發現朋友圈裡麵有一位今晚沒在一起的好友也發了與《電鋸驚魂》相關的信息。

“《電鋸驚魂》,如果你喜歡恐怖片的話,強烈建議你去看看這部電影,那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羅西基立即給他點了讚。

社交媒體的自發性宣傳,雖然遠遠比不上傳統的媒體,但也開始發揮作用了。

周五,《電鋸驚魂》在北美2620家影院中全麵上映,但排片率不算高,隻有不到3200塊銀幕,絕大多數連鎖影廳都是單影廳放映。

一百五十萬美元製片成本的b級恐怖片,院線方有疑慮很正常,能投入這麼多資源,使館影業的發行工作非常到位,沙海娛樂的品牌效應也不無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因素,使館影業在宣傳上麵的投入較高。

沒有宣傳,哪裡來的電影大賣,院線方看得很清楚。

北美上映的第一天,羅南就收到了捷報,《電鋸驚魂》在2620家影院拿下了795萬美元!

與之相對應的,《電鋸驚魂》的口碑迅速擴散。

雖然不像主流商業大片那樣能人儘皆知,口口相傳的效應卻是最能帶動其他人購票的方式,很多恐怖片愛好者或從朋友、或從同事、或從親人口中得知這部影片的信息,然後走入影院,絕大部分都會得到滿足,再次向自己周邊擴散……

這種從相對信任的人口裡得知的消息,流傳速度確實比較慢,對人的實際購票刺激,卻遠遠超過媒體上麵的炒作。

一部不錯的影片,即便是有適當的宣傳,觀眾口碑往往也需要時間來發酵,像《電鋸驚魂》這種宣發規模有限的電影更是如此,經過周五一天的上映,以及口口相傳的傳播之後,再加上周末休假必然帶來的連鎖效應,從第二天點映的周六開始,這部影片在全美院線的上座率有明顯提升。

由於影片在市場方麵非常有針對性,《電鋸驚魂》周六上午的上座率,已經堪比周五晚上的黃金時段,到了周六下午,坐在放映《電鋸驚魂》影廳裡的觀眾繼續增加。

這顯著提高了《電鋸驚魂》的上座率,而且能被其他人口中的話吸引,走進來觀影的人,絕大多數也都是恐怖片愛好者,他們看過影片往往感覺極其滿意,然後再向周圍的人推薦,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自發式的口碑效應,正是在這種循環中體現出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