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恩主要武器是兩把長刀,在使用長刀攻擊敵人的時候,萊恩還會配合使用踢腿及其它優美的動作來作為輔助攻擊。
同時遊戲進行的過程中,玩家還可以拾起敵人丟棄的武器,比如說手槍、散彈獵槍、機關槍等等來武裝自己。
除此之外還具有多種特殊能力:時間加速可發現高速狀態下的敵人;索引視覺可發現目標所在位置;狙擊視角可精確射擊遠處的敵人;暴怒攻擊則在短時間內使攻擊力,攻擊角度,攻擊速度加倍。
遊戲賣的一般,銷量比不上《地牢圍攻》,影響力也不算大。
羅南既然要打造烏維-鮑爾成為另類明星導演,自然不會拒絕如此優秀的電影項目,很快就批準了。
當然,電影的投資規模依然要控製好,原則上不能超過《地牢圍攻》。
如果能從暴雪娛樂手中拿到《魔獸》係列的版權,羅南肯定會給烏維-鮑爾更多的投資。
想要達到目的非常非常困難,畢竟暴雪方麵現在非常注重品牌,還不像日後。
從羅伯特-李所說的情況來看,暴雪的這個考慮,恐怕很長時間都會停留在考慮階段。
單獨走暴雪這條路,極有可能是死胡同,所以維旺迪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維旺迪收購這些遊戲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且是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收益。
羅南親自給維旺迪集團打了個電話,上次收購案之後,雙方的關係還算不錯,維旺迪那邊也表示,會認真考慮相對論娛樂購買旗下遊戲電影改編版權的請求。
暴雪娛樂保持著的一定的獨立性,但終歸是維旺迪的子公司,而且維旺迪集團在遊戲界的名聲不太好,非常喜歡直接強硬乾預收購的遊戲公司的運作。
維旺迪集團在遊戲圈子,一向以辣手摧花而聞名。
九十年代中後期,維旺迪集團收購了遊戲公司雪樂山,雪樂山本以為抱住了一個土豪爸爸。
萬萬沒想到,僅過了一年,維旺迪就凶相畢露,開始了可怕的“家暴”,先是關閉了雪樂山旗下所有開發工作室、大批裁員,緊接著維旺迪重組了自己的遊戲部門,並解散了雪樂山。
從此雪樂山名存實亡。
其實維旺迪與羅南的相對論娛樂,以及好萊塢六大公司沒什麼區彆,就是個滿腦子想著賺錢的勢利商人。
它從不追求能為玩家帶來多少好遊戲,隻考慮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榨乾商業價值。
1998年,暴雪被維旺迪集團“領養”,維旺迪同樣對暴雪直接出手乾預,導致暴雪員工大規模出走,其中就包括了“暗黑四巨頭”。
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維旺迪強行把暴雪並入維旺迪遊戲。
可以這麼說,如果維旺迪集團想要出售暴雪旗下遊戲的電影版權,暴雪根本攔不住。
因為真要要購買版權,也不是從暴雪手中買,而是從維旺迪遊戲公司手中買。
如果還有彆的辦法,羅南不會走維旺迪這步棋。
萬一拿到版權之後,暴雪娛樂發神經,瘋狂的胡亂吃書怎麼辦?到時什麼《巫妖王再怒》、《軍團又來》,豈不是留下滿地大坑?
羅南根本相信暴雪娛樂的節操,因為暴雪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吃書吃起來連暴雪自己都怕。
遊戲吃書哪家強,美國加州暴雪浪!
版權方有任性的本錢和權力,比如曾經的漫威漫畫因為《神奇四俠》的版權與收益跟二十世紀福克斯鬨得不可開交,乾脆直接在漫畫裡將神奇四俠弄死,然後漫畫無限期停更。
這兩隻是兩敗俱傷的典型,漫威漫畫停更漫畫,二十世紀福克斯為了不違反合同規定,卡著時間和預算拍攝了部新《神奇四俠》。
跟那部超級英雄電影比起來,烏維-鮑爾的影片都能算得上良心大作了!
羅伯特-李那邊動作非常快,羅南批準烏維-鮑爾申請的當周,在周末到來之前,版權與法律部門的專業人員,就與終端現實公司談妥了《吸血萊恩》的電影改編授權,雙方在迅速簽訂正式授權轉讓協議。
因為《地牢圍攻》票房大賣的關係,終端現實公司最初開出了高價,隻要一美元象征性的轉讓費,但要求百分之五的北美票房分成。
這肯定不能接受,經過幾天談判之後,雙方在50萬美元基礎轉讓費加百分之二北美票房利潤分成上麵達成了一致。
隨著相對論娛樂名氣越來越大,改編的成功電影越來越多,想要低價拿到各種作品改編版權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像是沒有名氣的作者或者小公司,談起來還比較容易,但凡有點資本的,往往都會開出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