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前,英國的新娘在婚禮上並不會穿白色的婚紗,而是選擇黑、棕、灰等顏色。
原因自然是多方麵的,不是大家不喜歡,而是白色不實用,所以才沒人敢選擇,當時彆說婚紗,其他衣服都很少有白色的。
要知道當時洗衣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白色的衣服如果沾染了汙漬很難清洗乾淨,就算是貴族也承受不起一件衣服隻穿一次的後果,畢竟婚紗的製作是很複雜的,一件婚紗的成本很高,貴族在這件事上也奢侈不起來。
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舉行婚禮,維多利亞女王選擇了一套使用精美蕾絲點綴的白色真絲禮服,白色婚紗於是風靡全世界。
這也算是名人效應。
亨利和蕾西結婚的時候蕾西的婚紗是在從英國本土訂做的,這很符合英國貴族的傳統,英國本土的裁縫工藝也確實是很不錯,婚紗製作的很漂亮,蕾西成為婚禮上最漂亮的女人,這一對情侶也成為一時佳話。
但是蕾西的那套婚紗,卻讓蕾西吃足了苦頭。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女性服裝風格是繁複和華麗,對於“美”的要求達到了病態的程度。
這一時期的束胸衣越來越瘦,裙擺卻越來越大,為了讓裙子看上去更好看裙擺裡還要使用裙撐,襯裙的數量有五六層之多,這樣的一套婚紗,足足有幾十斤重,所以穿婚紗其實是個體力活。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一時期的審美認為蒼白無力、弱不禁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大多數女性使用束胸衣,讓自己看上去更加瘦弱,更有曲線,這個束胸衣不是束在胸口,而是束在腹部,這樣會更顯腰身,也會讓某個部位看上去更大,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束胸衣就越來越緊,呼吸困難是必然的,有人甚至被束胸衣勒得內臟移位。
所以當時的倫敦街頭,穿著禮服的女人突然暈倒在路邊是很常見的。
更何況,這個年代的婚紗可一點也不保守。。婚紗不是V字領,也不是一字領,而是深V的一字領,這樣做確實是挺省布料,也能讓參加婚禮的男人大飽眼福,不過羅克才不會讓菲麗絲穿成這樣出現在婚禮上。
按照菲利普的意思,也想讓菲麗絲從英國本土訂做婚紗,以便於讓菲麗絲以最美的狀態出現在婚禮上。
菲麗絲也是這麼想,在菲麗絲看來,隻有英國本土的裁縫,才能製作出頂級的精美婚紗。
不過這個“頂級的精美”要看對誰,對於這個時代的女人來說,英國本土的一切都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羅克還真看不上這年代的婚紗,在看過蕾西的婚紗之後,羅克就知道穿婚紗是件很痛苦的事,所以羅克才不會讓菲麗絲受這個罪呢。
於是訂做婚紗這個活就被羅克攬下了。
羅克肯定沒時間去英國,不過約翰內斯堡的人才也不少,在移民約翰內斯堡的華人中,就有很多女人精通這個技術活。這個時代所謂的“華麗”,就是在婚紗上用金線、銀線、水晶、珍珠組合,繡出各種圖案,圖案越複雜越好,最好一層疊一層,根本看不出婚紗本身的質地。
要說繡工,估計全天下的繡工要數華人的最好,約翰內斯堡的大姑娘小媳婦,誰要是沒一手拿得出手的針線活,簡直就是不賢惠的標誌,所以羅克才不用去英國本土,在約翰內斯堡,雖然大多數女人的針線活隻是過得去,但是隻要仔細找找,優秀的繡工還真不少。
更何況,洛克金礦裡本身就養著一群手工藝人,伊莎貝拉·柯頓不僅是個出色的設計師,本身也是個出色的裁縫,所以為菲麗絲製作婚紗,就理所當然的被羅克交給“伊特諾”。
彆忘了這個時代也是有著強大的“名人效應”的。
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白色婚紗,結果白色婚紗風靡全世界。
在德蘭士瓦,菲麗絲這樣的豪門貴女,地位就和維多利亞女王在全世界差不多。
所以羅克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雖然把婚禮和商業聯係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有點不妥當,但是隻要菲麗絲的婚紗能夠起到轟動效應,那麼“伊特諾”就肯定會受到追捧。
婚紗的樣式是羅克自己確定的既然這個時代的婚紗都是深V一字領,那麼羅克在設計上也就少了很多顧忌,不過羅克肯定不會用深V一字領,有V就夠了,也不用那麼深,領口上還使用了蕾絲花邊,這樣其實什麼都沒露,而且視覺效果還好的很。
至於這個時代常用的束胸衣和裙撐,羅克直接棄之不用,菲麗絲現在就是再擠,也擠不過那些生了三五個孩子的女人,所以婚紗隻需要優雅和浪漫就夠了,要玩奢侈和華美,羅克就在花環和婚紗的拖尾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