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開尼亞薩蘭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再回到尼亞薩蘭,羅克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坐在鷹堡的陽台上,很清楚的看到不遠處的尼亞薩湖畔又建起了一片嶄新的住宅,隨著小石城的發展,居民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給自家的房屋外牆刷了油漆,然後就有越來越多的居民群起效仿。
小石城市政府不對油漆的顏色進行限製,所以各種顏色的房屋就繽紛的很,小石城的另一個名字“彩虹之城”就是這麼來的。
“戈馬距離坦葛尼喀和剛果王國的邊境不足兩公裡,距離東非保護地不足五十公裡,曆來就是三不管地區,其實是德國人最先抵達戈馬,但是在柏林會議中戈馬成為比利時人的殖民地,所以一直以來戈馬的歸屬就有爭議,戈馬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有比較成熟的橡膠園,雖然現在已經被叛軍破壞,但是要修複也不難。”馬丁比羅克更早回到尼亞薩蘭,比勒陀利亞現在隻剩下一些文職部門,由副部長德裡克·多德坐鎮。
“——三天前盧泰泰派官員前往戈馬,要求戈馬德軍撤出戈馬,但是被戈馬德軍拒絕,我們的水警已經控製整個基伍湖,戈馬的碼頭也被拆毀,德軍占領戈馬對我們沒有影響。”馬丁並不在乎戈馬的德軍,羅德西亞北部師占領布卡武其實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那就不要管他們,艾賽亞·張伯倫那邊怎麼樣?”羅克問的是剛果王國和剛果共和國之間還有沒有發生衝突。
“剛果王國和剛果共和國之間還有一些小衝突,不過規模都不大,不至於上升到戰爭級彆,不過剛果共和國最近和葡屬西非有些摩擦,艾賽亞·張伯倫想掏錢把索約買下來,不過葡萄牙人不同意,所以上個星期在博馬,剛果共和國和葡萄牙人發生了一次衝突,雙方都死了十幾個人,不過都是非洲人,並沒有白人傷亡。”馬丁提供一個意外情況。
索約是葡屬西非的一個港口城市,就在剛果河出海口,距離剛果共和國大約40公裡。
剛果自由邦的海岸線這麼點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至少五百年前的1482年,就有葡萄人抵達索約,在當地進行傳教。
之後索約的範圍逐漸擴大,十六世紀成為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重要據點,主要對外出口金剛石和奴隸。
利奧波德二世私人讚助的探險家斯坦利是在1879才來到剛果自由邦,所以葡萄牙人肯定不會把已經經營數百年之久的索約送給比利時人。
剛果自由邦出海口另一側的卡賓達也是同樣的情況,巧合的是,剛果王國現在也因為卡賓達的歸屬和葡萄牙人發生了一些摩擦。
和剛果共和國相比,剛果王國就更加激進一些,現在剛果王國和葡萄牙在卡賓達已經爆發了多次衝突,卡賓達境內的非洲人也有人在響應剛果王國,這倒是證實了歐洲國家對於剛果自由邦叛亂引發的擔憂。
從剛果自由邦爆發叛亂開始,英法德葡就對剛果自由邦的情況很關注,擔心剛果自由邦的叛亂,會影響到周邊地區的安定。
好在剛果共和國和剛果王國都比較懂分寸,就算是折騰,也隻折騰實力最弱的葡萄牙,所以英法德還不至於武力乾涉。
“葡萄牙怎麼說?”羅克毫不意外,沒有出海口是硬傷,當初塞西爾·羅德斯絞儘腦汁也沒有得到出海口,羅克為了出海口不惜發動戰爭,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輸的這麼快也是因為沒有出海口。
“葡萄牙人還是比較重視的,已經開始向索約和卡賓達增兵。”馬丁對葡萄牙的強硬表示讚賞。
其實也沒有多強硬,葡萄牙反應快是因為沒有多少國防壓力,看地圖就知道,葡萄牙的陸地邊境都被西班牙包圍,海洋部分又因為英國封鎖了英吉利海峽同樣沒有壓力,所以才敢於向葡屬西非增兵,換成葡萄牙是比利時,也要首先考慮本土的安全。
“告訴艾賽亞·張伯倫不要急,港口的事過幾年自然會解決。”羅克不著急,其實也不是隻有天然良港才能修建港口,但是自然條件不合適要付出更大努力,以前是技術不夠先進,所以沒有能力,現在不存在這個問題,隻要下定決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對於歐洲列強來說,因為手裡的資源太多,所以就有更多選擇。
對於華人來說,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想儘一切辦法解決問題,這真不是唱高調,而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