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內閣暴雷的原因是塞爾維亞王國的全境淪陷,現在塞爾維亞王國還沒有投降,15萬塞爾維亞王國士兵乘坐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抵達亞得裡亞海的科孚島,他們還在堅持作戰,但是法國國內對於法國政府沒有給塞爾維亞王國提供足夠的保護非常不滿,於是剛剛當上總理不久的維維安尼下台,已經兩度擔任法國總理的阿裡斯蒂德·白裡安再次擔任總理,戰爭部長米勒蘭也被解職,新任戰爭部長是在馬恩河戰役中表現出色,但是被霞飛嫉妒打擊的約瑟夫·加利埃尼。
原本霞飛也在被解職之列,經曆了兩次失敗的阿爾瓦戰役,又經曆了失敗的春季攻勢,霞飛已經完全失去了馬恩河戰役積累的聲望,法國朝野要求更換總司令的聲音越來越高。
約瑟夫·加利埃尼再一次保護了霞飛,他沒有因為曾經被霞飛解職懷恨在心,反而是大度的原諒了霞飛,並且力保霞飛繼續擔任法軍總司令。
真不知道霞飛在知道這件事時,內心會不會有那麼一絲絲慚愧!
霞飛的留任對於英法聯軍來說不是好事,接下來霞飛還會驅使著英法聯軍的士兵向越來越堅固的德軍陣地發動攻擊,無數士兵將會在戰爭中繼續犧牲,霞飛會耗光法國人的勇氣和戰爭潛力,然後才不得不離開法軍總司令位置。
這也就能夠解釋,英法聯軍為什麼在看似優勢巨大的條件下,依然整整用了四年才贏得戰爭。
德國人認輸不是因為戰爭潛力耗儘,德軍投降的時候,前線還有數百萬軍隊,英法聯軍甚至沒有攻入德國。
因為德國國內矛盾爆發,戰爭無法繼續,所以德國才不得不投降。
這也是二十年後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層次原因。
攻占君士坦丁堡,並不意味著戰爭結束,地中海遠征軍正在向小亞細亞半島進攻,和遠征軍攻占巴爾乾半島,意大利王國跳出來摘桃子一樣,遠征軍占領君士坦丁堡,俄羅斯帝國也迫不及待跳出來要求接管君士坦丁堡,理由和意大利人一樣,還是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的承諾。
羅克都不知道愛德華·格雷為了戰勝同盟國,給盟友們開出了多少空頭支票,君士坦丁堡,以及君士坦丁堡周圍的土地,已經被愛德華·格雷當成籌碼送出去好幾次,誘惑希臘參戰的時候,愛德華·格雷承諾戰後把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周圍的土地給希臘人,後來為了穩住俄羅斯帝國,愛德華·格雷口中的籌碼換成了塞浦路斯,在誘惑意大利王國參戰的時候,愛德華·格雷同樣將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周圍的土地承諾給意大利人。
羅克身為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沒有推翻愛德華·格雷承諾的資格,但是羅克借口君士坦丁堡的殘敵尚未肅清,拒絕將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周圍的土地移交給俄羅斯帝國。
八月二十號,羅克接到基欽納的電報,基欽納在電報中要求地中海遠征軍控製住博思普魯斯海峽。
在同一天,羅克還接到了外交部的電報,愛德華·格雷在電報中要求地中海遠征軍將君士坦丁堡以及君士坦丁堡周圍的土地移交給俄羅斯人。
內容截然不同的兩封電報,來自英國國內權力最大的兩個部門,羅克感覺荒誕之餘也實在是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勳爵,這兩封電報的內容並不衝突——”羅克感覺棘手的麻煩,在伊恩·漢密爾頓看來就很容易解決。
“為什麼?”羅克真心不明白這些彎彎繞繞。
“我是說控製博思普魯斯海峽和放棄君士坦丁堡並不衝突——”伊恩·漢密爾頓重複一遍,這一次羅克就聽出來了點不一樣的東西。
沒錯,把君士坦丁堡交給俄羅斯人,並不意味著放棄博思普魯斯海峽,博思普魯斯海峽全長30公裡,黑海入海口最寬處3.7千米,最窄處僅僅700米。
在博思普魯斯海峽南側,君士坦丁堡橫跨博思普魯斯海峽兩岸,但是在博思普魯斯海峽北側還有文章可以做。
更何況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把博思普魯斯海峽都交給俄羅斯人,英法聯軍控製著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依然等同於控製著博思普魯斯海峽。
就算是還,那也是以後的事,現在肯定不行,君士坦丁堡就像是個大寶庫,還有待地中海遠征軍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