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尼瑪太有喜感了,什麼樣的滑稽戲都不如這個好看。
有了第一發的落點作為參照,接下來的炮擊就準確的落到預定地點。
155毫米艦炮的威力還是不錯的,民用房屋就算再堅固,在艦炮麵前脆弱的就跟紙糊的一樣,一炮下去能炸倒一片。
這也正常,能抵禦大口徑艦炮的永固工事,頂部的混凝土厚度動不動就是一兩米,然後還要鋪上好幾層乃至十幾層沙袋加強防禦,列日要塞堡壘頂部的混凝土有四米厚,依然頂不住大口徑重炮的轟擊。
驅逐艦的轟擊持續了半個小時,攜帶的炮彈幾乎都打光了才停止。
等炮擊停止之後,進攻部隊才開始發動進攻,圍觀群眾裡麵懂行的馬上就噓聲一片。
炮擊之後再進攻,這還是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作戰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步炮協同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度,炮兵火力打擊之後開始火力延伸,步兵這時候開始進攻,依然處於炮兵的掩護範圍內。
步炮協同的終極形式就是步兵踩著炮彈的炸點前進,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陣地就已經被攻占。
這時候如果有坦克的參與那當然就更好了,步兵躲在坦克後麵發起進攻,可以把傷亡降低到最低程度。
巴西政府軍沒坦克,步炮協同這種訓練估計平時都沒有進行過,尤其這還是步兵和艦炮之間的協同作戰,跨著兵種呢,南部非洲國防軍估計都不敢玩,巴西政府軍就隻能老老實實用這種20年前的戰術作戰。
和巴西政府軍相比,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這些年可是一直活躍在全球任意角落,孫猛和威廉這種參加過無數次戰鬥的老兵,炮擊剛剛停止,孫猛和威廉就帶領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陣地。
這時候進攻的政府軍部隊還在吹哨子整理隊形呢。
沒錯,1931年的巴西,使用的還是那種細紅線人海戰術,更複雜的戰術玩不了,也不會。
可是人海戰術在現代防禦體係麵前真的就是送死。
迂回進攻的部隊剛剛出發,一大堆榴彈就劈頭蓋臉砸過來,頓時人仰馬翻亂作一團,有幸存的士兵甚至慌不擇路跳進聖瑪利亞河,圍觀群眾再次大開眼界。
正麵吸引火力的部隊也傷亡慘重,也不知道巴西軍政府平時是怎麼訓練的部隊,指揮進攻的軍官大概以為灌木叢可以為進攻部隊提供最好的掩護,所以也就不用擔心防禦部隊的子彈。
結果一梭子子彈掃過來,各種站著蹲著的士兵就傷亡慘重。
有士兵自作聰明躲在樹後麵,依然無法逃過步槍的攢射,除非是直徑一兩米的那種百年老樹,否則一樣頂不住子彈的侵襲。
和上一次進攻相比,這一次進攻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但依然沒逃過失敗的命運。
這讓遠處海麵上一直使用望遠鏡觀察戰況的巴雷托臉色鐵青。
“命令部隊撤回來吧,我們對麵的敵人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所以我們需要更周密的計劃,或許還需要更多的重武器——”來自美國的哈裡森上校一臉凝重,巴西國民警衛隊表新出來的戰鬥力遠遠超出哈裡森上校之前的估計。
這主要是參照物出現問題。
在發起進攻之前,哈裡森上校是以巴西軍政府部隊的戰鬥力作為參考,來衡量米州國民警衛隊的戰鬥力。
在哈裡森上校看來,經過保護傘公司訓練的米州國民警衛隊,戰鬥力就算比巴西軍政府部隊強一點,也不會強出太多,滿分一百分,如果巴西軍政府剛及格,那米州國民警衛隊最多70
現在看來,巴西軍政府肯定不及格,滿分一百最多能得40。
米州國民警衛隊的話,滿分一百怕是最少能得80
60跟70還能打一打,40和80就差太多了,碾壓式的差距,體現在戰場上就是被屠殺的命運。
“命令部隊撤回。”巴雷托咬牙切齒,軍政府部隊登陸能力有限,到現在登陸部隊也不過一個團,現在打得這麼慘,部隊士氣肯定已經受到嚴重影響,再打下去沒意義。
除非巴雷托擁有改變戰局,迅速取得勝利的能力。
明顯巴雷托沒有。
“上校,希望您能儘快拿出一個新的計劃,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贏得勝利——”巴雷托心情不佳,戰爭拖延的時間越長,對軍政府來說就越不利。
哈裡森上校眉頭緊皺,這仗打得太憋屈了,對於政府軍艦隊來說,唯一的優勢是大口徑艦炮,可是又不能用,哈裡森上校需要時間思考怎麼樣才能做到逆風翻盤。
當然辦法也不是沒有,哈裡森相信如果是由美軍來打這一仗,那麼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可惜美軍不能直接參戰,而巴西政府軍的素質——
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