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更可惡的美國人,和維希法國的某些人。
達爾朗遇刺的第二天,法國本土的媒體就開始和自由法國的媒體開戰,互相都將達爾朗的死因,歸咎於對方的陰謀。
緊接著英國的媒體和南部非洲媒體也加入進來,南部非洲媒體還算克製,哀悼達爾朗遇刺的同時,呼籲盟國內部保持理智,加強合作。
英國媒體就很惡劣,幸災樂禍的腔調隔著英吉利海峽都能感覺到,到處是關於法國海軍已經徹底毀滅的言論,嘲笑法國人的同時,還有一絲最大隱患意外消除的輕鬆。
戴高樂抵達比勒陀利亞的時候,各國媒體經過數天的深度分析,已經將矛頭一致對準大西洋對岸的美國。
如果南部非洲和法國的關係受到影響,那麼毫無疑問美國是最大的贏家。
從這個結論倒推,美國的嫌疑最大。
至於事情的真相不重要,媒體要的是吸引眼球,內容越驚爆越好。
羅克和雷納德·卡佩親自前往機場接戴高樂,這個規格夠高了,溫斯頓來比勒陀利亞的時候,羅克都沒有前往機場迎接。
“將軍,歡迎你來到南部非洲——”羅克用軍銜拉進和戴高樂的距離。
彆忘了羅克本人也是軍人,南部非洲元帥不退役,退休了也是元老。
“勳爵,感謝你的邀請。”戴高樂情緒不佳,他最近的壓力也很大。
戴高樂的心思並不複雜,他並不在乎德國和俄羅斯之間誰勝出,也不在乎英國和美國的態度,隻關心南部非洲什麼時候向法國本土發動進攻。
現在戴高樂無比堅信,隻要南部非洲聯邦政府願意,即便沒有美軍和英軍的協助,南部非洲也能以一己之力擊敗德國。
和唯利是圖的美國人,以及三心二意的英國人不同,南部非洲之所以按兵不動,戴高樂也可以理解,因為羅克要考慮盟友們的利益,雖然這會推遲法國統一的時間。
隻是推遲,又不是永遠。
戴高樂在乎的是羅克的態度。
既然羅克能顧及英國的利益,那麼羅克也會顧及法國的利益,隻要羅克能一碗水端平,戴高樂就可以接受。
達爾朗的遇刺是一個悲劇,同時也是契機。
前往正義宮的路上,羅克沒有和戴高樂、雷納德乘坐同一輛車。
這很正常,避免被人一顆炸彈連鍋端,戴高樂和雷納德倒是不在乎,跟阿爾及爾相比,比勒陀利亞還是很安全的。
“洛克同意給我們更多的援助,從航空母艦到艦載機,隻要我們需要,我們甚至可以自己生產。”雷納德·卡佩精神振奮,對於達爾朗居然生出一絲感激。
好人啊,活著的時候為了法國海軍鞠躬儘瘁,死了之後還能貢獻最後一波影響力,要是所有法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何愁法蘭西不能中興。
“雷納德,我們不要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支強大的陸軍。”戴高樂有自己的決定,法國真正需要海軍嗎?
這明顯就是個偽命題,德國征服法國的過程中,法國花了大價錢打造的海軍可沒有幫上任何忙,完全成為一支存在艦隊。
法國和英國不同,威脅完全來自陸上,如果戰前法國和南部非洲一樣也擁有一支強大陸軍,那麼情況或許會有改善。
隻是改善而已。
法國的問題不僅僅在於陸軍和海軍的分歧,更重要的是理念。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是通過法國和鄰國接壤的部分突破法軍防線,一戰可以說是意外,二戰再次重蹈覆轍,隻能說明法國的政客和將軍們眼瞎心更瞎。
馬奇諾防線還是很穩固的,德國人也隻能選擇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方式,避免正麵攻擊馬奇諾防線。
如果當初法國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時候,能將法比邊境也覆蓋在內,那麼法國的安全會更有保障。
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法國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時候,戴高樂還在特雷夫當營長呢,位卑言輕,說了話也沒人重視。
“安德烈,法國現在的情況,不允許我們在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同時,擁有一支同樣強大的陸軍。”雷納德·卡佩了解法國的情況,陸軍並不比海軍更便宜。
現在的陸軍,已經不是一人一支槍人海戰術的年代了。
南部非洲組建的機械化部隊,一個師坦克幾百輛,汽車幾千輛,部隊移動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車上,單兵武器進步到自動半自動時代,彈藥的消耗跟以前也不能同日而語。
就算南部非洲的武器裝備成本低,組建一個裝甲師,成本也跟建造一艘戰列艦差不多。
南部非洲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1個裝甲師。
自由法國一個也沒有,武器裝備自動化程度最好的部隊,也僅僅隻實現了摩托化。
這已經不錯了,德軍很多野戰部隊還是騾馬化呢。
“那就放棄海軍,隻保留最基本的威懾力量,這個任務,兩艘‘黎塞留’完全可以承擔。”戴高樂果斷,既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就抓大放小。
這個決定是明智的,未來海洋不屬於法國,甚至不屬於曾經的日不落,而是屬於南部非洲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法國隻需要保留一定的威懾力就夠了。
這個威懾力是對於南部非洲和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以法國的軍力,根本不可能對南部非洲和美國構成威脅,那還威懾個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