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 繼續戰鬥(2 / 2)

“德國人也知道亞平寧半島難以防守,所以德國人的防線集中在意大利北部,亞平寧半島隻有很少的德軍部隊,以及軍心渙散的意大利人,我們隻需要派出十個師,或者五個師,就能占領亞平寧半島。”埃森豪威爾樂觀的過了頭,十個師就想拿下亞平寧半島,就算參戰部隊全部都是南部非洲遠征軍也做不到。

盟軍在意大利本土是客場作戰,就算有艦隊和空軍的輔助,十個師也不太夠。

“我覺得我們至少要派出多一倍的部隊,才有希望占領亞平寧半島。”亞曆山大也是這麼認為的。

“不用,我們還有強大的艦隊和空軍,就算我們不使用空降兵,也能隨意在亞平寧半島的任何港口登陸,出現在我們的敵人後方,將敵人的後勤供應切斷,這樣敵人就會迅速崩潰。”埃森豪威爾信心足,巴頓和亞曆山大對視一眼,兩人都麵無表情。

彆聽埃森豪威爾說得好聽,這實際上又是推卸責任。

盟軍在地中海確實有強大艦隊和空軍,不過是以南部非洲軍隊和英軍為主。

埃森豪威爾的計劃中,到處都要用到艦隊和空軍,美軍出動的部隊則是以陸軍為主。

這就居心不良了。

誰都知道戰列艦上不了岸,要解決戰鬥還是得看陸軍。

到時候南部非洲軍隊和英軍部隊辛辛苦苦當苦力,美國大兵則以救世主姿態出現在亞平寧半島拯救意大利人。

這不正是埃森豪威爾所希望的麼。

“登陸的第一發,我建議是羅馬,這樣就可以以最快速度瓦解意大利軍隊的軍心,而且我們還要考慮到梵蒂岡城國的影響力。”埃森豪威爾很重視宗教的影響力。

另一個時空溫斯頓和大胡子在德黑蘭見麵的時候,大胡子問溫斯頓:梵蒂岡城國有幾個裝甲師?

這個問題成為各路網友調侃大胡子和梵蒂岡城國的著名場景。

實際上千萬不要輕視宗教的作用,梵蒂岡城國一個裝甲師都沒有,在全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地位卻無可替代,基督教對於歐洲的影響力不需要強調了,早年歐洲國王登基,都是需要請求那誰加冕的,要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得位不正。

梵蒂岡城國更重要的一點是,對各國宗教的控製。

歐洲各國大主教的任免,都是梵蒂岡城國決定的,各國政府無權乾涉。

南部非洲理論上也是這樣,不過羅克怎麼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在和號稱梵蒂岡囚徒的某人多次友好溝通之後,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原則上同意梵蒂岡城國對南部非洲基督教的領導,梵蒂岡城國則是在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提供的人選中選擇大主教。

雙方對這個結果都比較滿意。

“梵蒂岡城國下令的話,能讓德軍部隊放下武器嗎?”巴頓問了句廢話,梵蒂岡囚徒要是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基督早就一統全球了。

“巴頓元帥,對於上帝還是要尊重的。”亞曆山大提醒巴頓,他現在的一言一行,可是代表著北非盟軍。

宗教在南部非洲的影響力一分為二,在白人群體中影響力巨大,在華裔群體中影響力很小,雖然有很多華人也習慣於在周末的時候去教堂,或者去寺廟燒香,實際上大多數人隻是去尋求一個心理安慰,並不是他們的信仰有多忠誠。

巴頓作為北非盟軍總司令,言行舉止影響力巨大,北非英軍、美軍、法軍有很多虔誠信徒,如果巴頓的話傳出去,對於北非盟軍的士氣還是有影響的。

“進攻亞平寧半島的計劃還需要再完善,自由法軍已經做好了進攻科西嘉島的準備,科西嘉島是法國領土,自由法軍的戰鬥欲望很強烈。”巴頓例行通報,前段時間為了接應意大利海軍,南部非洲空軍將科西嘉島的機場和港口掃了一遍,這為自由法軍的進攻掃平了道路。

“那我們就先拿下撒丁島——”埃森豪威爾也有b計劃,進攻撒丁島的難度,同樣小於進攻亞平寧半島。

既然各方都有計劃,那就各打各的。

戴高樂對於進攻科西嘉島還是非常重視的,派出了自由法軍中唯一的一個裝甲師,海軍的兩艘“黎塞留”,和剛剛從南部非洲購買的“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也傾巢而出,參戰部隊總兵力超過20萬人。

情報表明,軸心國部隊在科西嘉島的兵力不超過五萬人,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維希法國。

這些維希法國的士兵,對於自由法軍的抵抗意誌並不強,南部非洲空軍這段時間多次出動偵察機,在科西嘉島廣撒傳單,宣傳北非盟軍的俘虜政策,敦促科西嘉島上的維希法軍投降。

維希法軍就是以前的法軍部隊,法國戰役中法軍部隊已經投降過一次了,輕車熟路。

10月15號,自由法軍正式向科西嘉島發起進攻。

維希法軍的抵抗意誌確實不強,當兩艘“黎塞留”出現在阿雅克肖港口外的時候,防守的維希法軍陣前倒戈,負責督戰的德軍軍官被憤怒的維希法軍殺死,大約一個營的意大利部隊主動放下武器投降,自由法軍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阿雅克肖。

阿雅克肖是科西嘉的首府,島上的城鎮本來就沒幾個,絕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阿雅克肖,和東北部的巴斯蒂亞,隻要拿下這兩個城市,科西嘉島上的德意聯軍就無路可退。

17號,戴高樂乘坐“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抵達阿雅克肖。

此時阿雅克肖的戰鬥已經徹底結束,自由法軍為戴高樂舉行了入城儀式,當戴高樂乘坐敞篷越野車進入阿雅克肖的照片登上《泰晤士報》之後,戴高樂的個人威望達到新的巔峰。

法國太需要英雄了,自從聖女貞德之後,很少有人像戴高樂這樣身處逆境頑強抗爭。

維希政府以戴高樂出賣法蘭西利益為由,在報紙上詆毀戴高樂,卻引起了更多法國人對於戴高樂的興趣。

現在的法國,連本土都保不住,還能有幾個人在乎遠在萬裡之外的殖民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