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平方公裡,那是多大?”
孫權下意識發問,但想了想又笑了起來:去糾結具體的麵積,又有什麼必要呢?
江東六郡比起他最後擁有的領土,也不過三分之一,那大致不就是三州之地了嘛。
揚州、交州——
年輕的吳主,因為後世人的感慨而意氣風發著的青年,含著笑意的眼眸落在了光幕上顯現的地圖之上。
荊州,當然會是荊州。
—
所以夷陵之後,他們到底沒能再次把荊州奪下來了。
劉備的眼眸沉了下去,劍眉橫斜,臉上帶出些戰場上磨礪出來的冷意。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難想到:他在夷陵之後逝世,劉禪幼主繼位,哪怕將大權托付給了諸葛亮,國家也稱得上一句動蕩,哪裡有什麼奪回荊州的餘地。
隻是他在最開始還是懷揣著些許微薄的希望,期待著以諸葛亮的能力,是否能夠給他一個驚喜。
但到底沒有。
他看著天幕,沒再開口。
心裡是百轉千回的念頭思慮。
【而在這樣一片混亂的局勢之中,一個人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東吳的方向。
對,是周瑜。】
安靜旁聽許久的將領愣了一下,而後沒來得及做出什麼反應,就聽見一旁的主公果斷開口,聲音鏗鏘有力的堅定。
“沒錯。”
孫權笑眯眯地肯定,看著周瑜望過來的眼神也不帶分毫害臊。
“若是沒有公瑾,”他頓了頓,組織了一下措辭:“我是確實不可能有今天的。”
彆的都不多說,沒有周瑜,他覺得光靠張昭為首的保守派,赤壁是肯定打不起來,早就“被”投降成為曹魏家臣,壓根彆想什麼未來稱帝的事情了。
這話說得實在太重,聽得周瑜也是怔然。可是錯愕之後,便是感慨的溫暖洋洋散布開心扉。
於是他也笑,性烈如火似風,果敢決斷的青年人不再推辭,眉眼間自信流露的驕矜神采飛揚,默認下主公的這句誇讚。
“但若是沒有主公,”他再開口,話音帶著點歡笑的輕鬆:“瑜也不可能有今天。”
他們是互相成就的君臣。
【周瑜是在孫策時期加入的孫氏集團,但是和演義中的描述,以及大眾認知並不相同,他在孫策時期其實並不算決策最為核心的一層。
孫策的霸業方針,中心是由張紘所提出的“桓文霸業”。
桓是齊桓公,文是晉文公,從這兩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在孫家家底實在太薄的前提下,孫策最初提出的爭霸方針其實是相對比較保守的。
他尚且不敢直接跨越到稱帝這一步,所構想的其實是一種類似於春秋時期,周王室勢衰,而以強大的諸侯為主的伯長製。
以之為核心,他最重要的三個謀士分彆是張昭、張紘以及虞翻。
唔,
對,還沒有周瑜。】
周瑜:……
雖然你說的是實話,但是為什麼說出來就這麼奇怪地讓人手癢?
他臉上原本輕鬆的笑意往回收了收。
他沒當上核心又不是他比不上三人,而是單純先來後到,孫策對他的感情信任還沒到位,並且實施的政策和他構想的爭霸方針不太相符而已。
自信的青年悄悄撇了一下嘴角:後世人怎麼搞得跟他不行一樣。
“那演義到底說了些什麼啊?!”
孫權的關注點倒是在彆的地方,反複將原文看了幾遍,他有些迷茫地睜大了眼,冥冥之中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
【在這三個人當中,張昭是他手底下公認的第一謀士,與張紘合稱為他的“二張”
。
兩個人在孫策出征的時候,必然有一個會陪伴在他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而另一個就留下來坐鎮大營。
他也是孫策眾多升堂拜母對象中的一個,被自認要建立“桓文霸業”的孫策認為是他的管仲(齊桓公和管仲這對君臣大家都懂),“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基本上江東所有的事情他都要經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