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主公你想得那樣。”
周瑜把這話說出來,自己都感覺後牙根有點癢:“——曹魏那邊,應該也看過天幕。”
要不然怎麼才能解釋,好端端地,在東吳自己沒插手的前提下,曹魏自個就把未來一切問題的禍根給解決了呢。
君臣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如出一轍的沉默。
“……那,”好半晌,孫權才恍惚地發問:“公瑾你覺得,隔壁蜀漢看沒看過天幕呢?”
周瑜跟著想起了那比他們估算得更早拿下益州的劉備一行人,想到了自己這邊試探性的交鋒,結果好似被早有預料一般攔下。
這些舉動,本來也可以用他們對劉備曾經起的殺心,或者諸葛亮等謀臣的能乾來解釋。可在曹魏和他們自己都看到了天幕的前提下,卻不得不讓他們開始思考,是不是多出了一種解釋。
“魏、蜀、吳,三家剛好都能看見。這不是,就,正好了嗎?”
很符合那天幕的惡趣味……
默認下這個真的很有詭異的說服力的說法,兩人對於下一步的規劃,突然間都有些棘手起來。
隻有自己知道未來,進而可以搶占先機的情況,和大家都知道未來的情況,那差距可不止一點半點啊。
“並且,”孫權的臉色更尷尬了起來,在周瑜有些恍神回望過來的眼神中,他小心翼翼地發問:“你覺得,對方不知道我們也看過光幕的幾率,能有多少呢?”
——在東吳大肆招攬醫師開辦醫館,加緊搜刮大戶財富,甚至在海邊開始建造遠不止江河運行規模的海船的,前提下。
周瑜:……
壞了,因為麵對的窘境太死局了,所以光幕一結束他們就風風火火開始操辦起來了,完全沒考慮過遮掩。
畢竟第一次結束之後,他們也沒見另外兩家也看過啊!怎麼就這次不同了呢!
“……我們的海船,建設得如何了呢?”
周瑜最後隻能問出這個問題,才發現自己被天幕兩次的不同待遇給無意識坑了一把,有點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感觸的周郎閉上了眼,說出口的話都帶著點自暴自棄。
東吳(雙手張開):彆慌,總之先讓我們來找一找
美洲到底在哪裡。
—
消息傳來的時候,劉備也沒端得住自己在兒子麵前的沉穩。
原先甚至就操著寶劍坐在劉禪旁邊,逼著對方哪怕眼淚都已經在眼眶中打轉,也隻能一邊擦著淚花,不敢讓水漬滴落在書簡上,一邊大聲地跟著書簡上的文字誦讀起來的蜀主站起了身。
——彆怕,雖然看上去很凶殘,但劉備其實真的是經過認真考量的。
劉禪此刻正經在讀的,其實並不是什麼聖賢經典之書——劉備是想過,讓對方在經典誦讀之中陶冶情操,提升氣節。可是奈何,學了一會之後,當爹的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
劉禪倒不是說完全不會,他不是傻子。劉備給他特意挑的都是《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左傳》這樣,實際功利性很強的著作,想得就是讓他多點治國的本事。
——可是他木啊。
抽一段書出來,背誦倒不是什麼問題。可是問他個人對此的理解和見解,那是真的沉默半天沒辦法給他老子一個回應——劉備知道他現在年紀還不大,但這幅就是不開竅,傻不愣登看著他的神色,是真的讓性烈如火的老父親氣得心口疼啊!
他後來嘗試了多種方法,終於摩挲清楚了部分的原因。
劉禪他懶,或者說,小孩好玩……
所以能夠不用腦子去認真思考就不想去思考,能夠分神想想彆的事情就開會小差。對身邊人的喜好也是能捧著他陪他玩的就喜歡——為此劉備還發了邪火,把他身邊的侍從都給篩選清理了一波。
性格上的偏差已經初現端倪了,這緊要的哪裡還是讓他讀聖賢書,是把他整個性子給磨過來,正過來!
所以劉備特意跑去找諸葛亮,請他幫忙編了一本,劉禪專用正性養身典籍——內容主要由曆史上以氣節、大義著稱的人物事跡為主,伴以孔明先生出色的富有感染的文字,力爭讓劉禪幼小的心靈受到足夠忠義大氣的感召。
他拿著劍來威逼,也實在是被孩子教育這個能夠貫穿華夏曆史始末幾千年的難題給弄得心力交瘁——讓一個年紀不大,原本都沒怎麼被父親關心教養過,被保護得太好的孩子,一下子完全扭轉自己不好的脾性,實在是太難了。
劉禪看書確實會被打動——諸葛亮在這方麵的文采,是讓劉備這樣一個已經成年很久了的漢子看了,都忍不住潸然淚下的程度——這眼眶裡的眼淚,有不少其實是看書看的。
但奈何他總不肯一開始就定下心去看,總走神不走心的……
在經曆了不知道多少次,從好聲好氣到厲聲嗬斥,試圖讓劉禪專心之後,終於喪失了耐心的昭烈皇帝選擇把刀抽了出來——當然是嚇兒子用的。
效果簡直立竿見影。讓哪怕對自己說了很多次,要學會忍耐戒躁的劉備看了,都不得不長舒口氣,承認有些熊孩子真的得靠嚇。
養孩子真的好難……
但一想到自己放手不管兒子的下場,就是那讓他魂牽夢縈,每想起
來一次,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樂不思蜀。劉備每次都隻能痛苦並滿懷希望地繼續。
可是在這樣的大事麵前,也顧不得劉禪的教育問題了。
劉備匆匆收了劍——留下的話,他怕小孩因為害怕想把劍拿走丟掉,反而傷了自己——對劉禪交代了幾句,自己出了內室,出門沒多久就看見在等他的諸葛亮。
“先生——”
他沒把話說完,就看見對麵麵色沉重地朝他點了點頭。
“除了東吳以外,這下確實能夠確認,曹家也看見了天幕了。”
劉備頓足。
這天下的局勢,又要動蕩起來了嗎?
—
曹髦知事以來,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一般人的是不太一樣的。
除了生父生母以外,他還有一對養父母,是全天下第二尊貴的東宮太子夫婦——對於曹髦來說,也許他們還要更加親密一點,是撫養他真正長大的爹媽。
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做曹芳,雖然哥哥和他不是親生的,卻有著同一對養父母。
他們對他都很好,即便不是親生的,卻和親生的也沒什麼兩樣。
隻是曹髦有的時候也會迷茫:
他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家長們,包括他的祖父,當今陛下——一個還活著就偷偷讓他爹以後給他上文帝諡號,說當初因為這件事打都挨了,決不能最後挨打的理由還沒撈到的奇男子——總會看著他的臉,以為他不知道地在背後偷偷抹眼淚。
可是這些對他來說隻能算是偶爾會有的一點點小小的煩惱,不多時就會隨風散去。
太子沒有親生兒子,就把他和他哥當做親兒子養。而他哥比他大了快十歲,兄弟之間也根本形不成什麼競爭關係。
他這一輩子會過得很快樂,很幸福,終於能夠鐘情於他的作詩繪畫的愛好了。
晚安,高貴鄉公。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