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佳話(2 / 2)

重生之庶女悠然 瑞者 4184 字 11個月前

氣氛一團大好,仿佛之前的衝突、尷尬都不曾存在過,須臾,琴台上琴聲又起,婉轉悠揚,這一回,卻是真正的開始鬥琴了。

樹蔭下,蘇太姑奶奶的臉色漸漸好轉些許,對閔姑姑道:“你去吧。”

閔姑姑遲疑了一下,本想問蘇太姑奶奶她該如何斷,畢竟,起爭執的兩個小姑娘中,有一位正是蘇太姑奶奶的侄孫女,但看著蘇太姑奶奶不苟言笑的模樣,這句話到底沒問出來。

蘇太姑奶奶回到她原來待著的廳堂,裡麵已經擺了十來張畫兒,都是文會上女孩兒們的畫作,畫好後,就交給粉裳藍裙的丫環送到蘇太姑奶奶這裡來,由蘇太姑奶奶親自點評,如果不是琴台那裡出了岔子,這會兒蘇太姑奶奶應該已經將這些畫兒都點評好了,擇出其中最優的三幅,送過溪交給鄭秀了。

約摸點評了七八幅畫兒,便有丫環匆匆來報,道是琴台那邊又出事了。

那丫環跑得有些急,氣喘得厲害,因此話也說得不甚清楚,蘇太姑奶奶便叫人賞了她一盞茶,叫她吃了,才道:“你叫什麼名字?”

丫環吃了茶,氣息已經平息了不少,忙應道:“婢子鬆枝,是閔姑姑身邊的。”

蘇太姑奶奶才又問道:“琴台出了何事?”

鬆枝慚愧的屈膝道:“是婢子不會說話,並非琴台出事,而是隔溪有人喊話,要與……要與姑娘們鬥琴。”

原來是男客那邊有人聽到了琴聲,一時技癢難耐,便喊了出來。這原也是琴台鬥琴分出優勝後必要進行的一關,隻是提前了罷了,雖不違背文會規矩,卻也不符合常例,閔姑姑不好做主,因此讓鬆枝過來請蘇太姑奶奶的示下。

“按規矩來。”

蘇太姑奶奶沉著臉,說話間,她已又點評好一幅畫,將評語和畫兒一道卷起,封入畫匣,然後拿起又一幅畫兒。

鬆枝見狀,便忙行禮告退,一溜小跑的跑回琴台,將蘇太姑奶奶的意思稟告給閔姑姑。

閔姑姑一聽就明白過來,蘇太姑奶奶不同意,當下就拒了溪對岸,本已躍躍欲試的姑娘們頓時惋惜不已,溪對岸也仿佛傳來了一聲歎息,然後便有簫聲傳來,低沉婉轉,似吟似訴,是個人都能聽得出其中的悲傷,何況是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的女子,真是聽得姑娘們心都碎了。

於是有人抱琴下了琴台,來到溪邊的一株垂柳下,就地而坐,撫琴相和。不許鬥琴,可沒說不許相應相和,她撫她的琴,他吹他的簫。

旁邊有姑娘後悔不迭,跺腳道:“我怎麼沒想到這一招,憑的讓這妮子出了風頭。”

立時便有知根知底的吐槽她,笑道:“你的琴藝,也隻比裘家姑娘略好那麼一點兒,可彆獻醜了。”

“哪裡就那麼差了……你彆跑,看我不撓你癢兒!”

這邊笑鬨成一團,卻是聽得溪對岸,一眾少年郎們也是個個心醉神馳。這些姑娘們多活潑啊,雖瞧不清麵貌,便隔著軟簾,卻能隱約瞧見她們婀娜的身姿,少年慕艾,哪個少年郎不明著暗著偷瞧幾眼,瞧幾眼還不夠,還想更進一步,與她們說說話,那有擅長音律的,不免就扼腕,他怎麼沒想到用樂器來跟對岸的姑娘們搭上話,聽聽,聽聽,這琴簫相和得多默契,過不幾日,怕就是一段佳話了。

有人靈機一動,順著曲調便唱起了歌,曲詞出自詩經中的《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岸的姑娘們一個個羞紅了臉,有人啐罵著“不要臉”,有人卻嘻嘻哈哈推著閨中姐妹往前,鼓動她也應和一曲,被要好的姐妹追著打鬨。

一時間,真是熱鬨到了極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