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妙人本身雖不像杜微微那樣,在京中美名和才名雙盛,但她的出身擺在那裡,怎麼著也是侯府嫡女,永寧侯又是兵權在握,不是什麼落魄勳落,尊貴著呢,再者她素日與人往來,也沒什麼惡名傳出,以她的身份,配皇子都夠得上資格了,哪有什麼配不上榮國公的說法兒,縱然有,大抵也隻是容貌算不上絕色,才情算不上絕頂,那些說她配不上的人,多也是出於嫉妒的心理。
但流言這種事,不在於真相如何,有人愛聽,便有人愛說,傳來傳去,便成了李妙人對榮國公心生妄念,這說法對於一個閨中待嫁的女兒來說,殺傷力就有些大了,說好聽了,是少女懷春,往嚴重了說,便是品性不端,行為不檢。
不過也算是李妙人有幾分運道,就在這流言剛傳開的時候,就出了上元節觀燈會的事兒,這事兒更勁爆,蘇元芳和皮四一下子就替李妙人給頂了鍋,把流言給引開了,再後來又是太子和二皇子明爭暗鬥,又有榮國公跟皇帝玩了幾回花槍,接著便是四皇子選妃。
總歸,一樁樁的事情此起彼伏,引人談論,於是關於李妙人的那些不堪流言,便差不多銷聲匿跡,再沒人提起。但名聲損了就是損了,旁人不在意,那些要擇媳的人家,卻不可能不細細打聽,這便導致了李妙人處境不妙,門當戶對的人家都有些瞧不上她了。
申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到李妙人的,若論門第,伯府是差了侯府一些,但此一時彼一時,李妙人名聲受損,能嫁到伯府來已經算是她的運氣了,萬沒有不肯的道理,再者,永寧侯的背景擺在那裡,正是她想要的,何況她也見過李妙人,雖不精明強乾,但也並不是那種軟弱怯懦的,足以成為她對付太夫人的幫手。
考慮到自己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申氏就一咬牙,托了宣平侯夫人去永寧侯府提親。
太夫人也是眼熱永寧侯府的權勢背景,氣過之後權衡利弊,竟然也就咬牙不去計較李妙人名聲有損的事了,反倒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把柄,正好拿來壓製李妙人,隻要這樁親事能成,對伯府也是好處多過壞處。這些年來,伯府轉了文途,結果卻是落了個兩麵不討好的尷尬境地,若與永寧侯府結親,至少能修複與武途的關係。
於是,在秋風吹起,金桂飄香的時節,忠毅伯府向永寧侯府提親的事情,引爆了京中茶餘飯後的新一輪談資,成為了最受矚目的新聞。
這不關裘家什麼事,但忠毅伯府是外家,卻是由不得裘家母女不關心,都等著看永寧侯府的回應。
答應還是不答應?有好事者甚至為此開了賭局。
宣平侯夫人第一次登門的時候,被永寧侯夫人趕了出來,氣得宣平侯夫人差點失態的在永寧侯府大門外罵街。
所有人都以為這親事是不成了。
“我倒覺得,能成。”
說這話的是杜微微,聽這話的是裘怫,這一日,杜微微邀她到金慧園裡賞金桂,飲桂花釀。
“小妹也覺得,能成。”裘怫抿一口桂花釀,香馥濃鬱,當真可口。這金慧園裡,無物不精,令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