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太後出了手,說要見見準甥孫媳婦兒,下了懿旨,召蘇氏及其次女入宮晉見。
消息傳出來,倒也不讓人意外,太後那麼寵愛鄭秀,怎麼可能不想見見他將來的妻子,說實話,太後沒有在太子上裘家提親前召見蘇氏母女,而是裘家允親之後才召見,已經是相當克製和尊重裘家了。
眼見連太後都對裘家的家世沒什麼意見,外頭拿家世挑剔裘怫的議論頓時就又減少了許多,幾乎沒人再計較裘怫家世太低,反而倒是想知道裘家次女究竟有多出色,才會讓太後都不計較家世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太後想知道的,雖然太後沒有見過裘怫,但她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這個女孩兒,尤其是許嬤嬤去了裘家以後,每回進宮來探望太後,都會提一提,或是有意,或是無心,許嬤嬤在提到裘怫時,用詞雖是尋常,語氣卻不無讚賞之意。那時候太後就知道,自家甥孫的眼光是極好的,若不是那女孩兒確實出色,又怎能得見慣了出色女孩兒的許嬤嬤這樣的看重栽培。
外頭的傳言貶低裘怫的很多,但太後是一個也不信的,許嬤嬤教出來的女孩兒,絕不可能是輕浮浪蕩、有貌無德之人。所以太後這次出麵,除了要尋個合適的名目抬舉裘怫之外,便也是想看看,這女孩兒究竟有多好,才讓許嬤嬤和鄭秀都那麼喜歡她。
其實太後近些年已經很少召見京中年輕的女孩兒了,皇帝早在好幾年前就不往後宮裡納人,皇子們娶親納側,自有皇後操心,太後唯一關心的隻有鄭秀的親事,還因為明覺大師的警告而不得不順其自然,除了太後的娘家涼國公府的幾個女孩兒偶爾會在母親的帶領下入宮探望太後,就隻有宗室皇親們家的女孩兒,會定期入宮給太後請安。
裘怫這回被召見,算是又破了例,自然是萬眾矚目,很多人都想看看,這女孩兒能不能討得太後歡心,若是太後不喜歡她,甚至她自個兒不懂事惹惱了太後,那這門正在進行中的親事能不能成還得兩說,畢竟,什麼事都有意外不是。
鑒於這種情況,蘇氏對這次的召見格外的緊張,幾次向許嬤嬤打聽裘怫的宮禮學得如何,又擔心這姑娘素日顯得木訥,太後不喜,連連叮囑裘怫要學得開朗些,活潑些,還得張羅著衣裳佩飾,既不能太顯奢華,又不能過於寒酸,簡直是操碎了蘇氏一顆心。
便在這時候,伯府太夫人又跟著摻了一腳,說是要見見外孫女兒,讓蘇氏領著三個女兒往伯府走一趟。
當著來傳話的翠媽媽的麵,蘇氏笑著答應了,等翠媽媽一走,她就沉下了臉。當初太夫人不讓裘怫和裘怡再往伯府去的時候,怎麼不說她們也是外孫女兒,如今倒是又承認了,反複無常的,也不怕被小兒女們笑話。太夫人倒是舍得下那張老臉來,不怕自己打自己的臉,可蘇氏沒修煉到這程度,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然而縱然她再不高興,那也是親娘,親娘開了口,這麵子不能不給,所以在太後召見裘怫的前幾日,蘇氏到底還是領了女兒們去了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