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本就是天氣轉寒,蘇太姑奶奶又有個老毛病,每到這時節便犯咳疾,隻這一年多來,她獨居在外,沒有雜事煩擾,日子過得舒心,身體調養得也不錯,所以一直沒犯病,結果被伯府的事一鬨,本就隱隱有些要發作的趨勢,再讓小王氏這麼一氣,就徹底犯了舊疾,咳得人有氣無力的,就被申氏找到借口,將蘇太姑奶奶請出了伯府,說什麼不好打擾蘇太姑奶奶養病什麼的。
沒有了蘇太姑奶奶的輩分壓製,小王氏哪裡還是申氏的對手,有一日晚上,申氏帶著人,明火執仗衝進三房的院子,把蘇含芳從被窩裡拖出來,解帶褪衣,壓在長凳上生生打了五十板子。
最後要不是太夫人聞訊,死活讓人把她從病榻上抬了過去,蘇含芳興許當夜就被活活打死了。饒是保住了一條命,可她也被打得吐血不止,骨頭更是不知斷了幾根,小王氏連夜請了大夫來瞧,大夫一看傷勢都被驚住了,一番診治後,搖頭歎息的告訴小王氏,這姑娘的腰椎骨被打斷,縱然治好,這輩子也彆想再站起來了。
小王氏當場就暈死過去,醒來後,一語不發,隻派人把蘇三老爺請了來,讓他看著女兒的慘狀。
蘇三老爺也是一臉的慘然,他和小王氏一向感情極好,這些年縱然膝下無子,他也堅持不納二色,當初申氏幾次攪了蘇含芳的親事,他雖有不滿,但也沒說什麼,隻勸小王氏,一是看在大哥的麵子上,畢竟伯府五房人,隻有他和大哥是一母同胞,又向來感情好,二來是他其實並不讚成小王氏想從高門挑女婿的行為,大宅門裡水深,矛盾多,看看伯府現狀就知道了,伯府還不算是多高的門第呢,他覺得女兒更適合那些家境簡單但本身傑出的少年才俊,隻要姑爺出息,將來何愁女兒不誥命加身,榮貴一世,所以申氏的攪和在他看來不是壞事。
他這些話,不止和小王氏說過,也和蘇長英說過,隻是小王氏沒聽進去,跟申氏鬥得不可開交,倒是蘇長英認同蘇三老爺的想法,就像蘇元芳的親事,申氏心中不滿,覺得魏國公府的旁支根本就配不上伯府嫡女,但蘇長英卻覺得姑爺很不錯,雖然隻是旁支,家境也清貧些,但姑爺本身卻也是相當有出息的人才,魏國公府當初可沒有隨便推一個人出來頂賬,也是精挑細選了這麼個人出來。
所以,妯娌倆個鬥法,兄弟倆個也就沒怎麼管,再鬥也就在內宅的一畝三分地上,能出什麼大事兒,反倒是暗地裡在外頭用心尋摸出眾的少年,人選倒還真有幾個,隻等明年春闈過後,擇優為婿,哪想到竟是區區幾個月都沒有等得,就鬨出了如此嚴重的事來。
蘇三老爺是個男人,他不能哭,可心裡彷徨悲痛,又何下於小王氏,然而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申氏是他長嫂,長嫂再可恨,也要看大哥的麵子,更何況這事兒論起頭,還是蘇含芳先傷了蘇承芳,直到現在,蘇承芳還昏迷未醒,連太醫來診治,都說不清楚她什麼時候能醒。
正因為蘇承芳昏迷不醒,蘇三老爺自家沒理,連去請蘇長英做主,懲治申氏這個惡婦都沒有底氣,他此刻所承受的悲傷痛苦,蘇長英又何嘗沒有,蘇含芳刺傷蘇承芳的時候,蘇長英都沒有責怪一句蘇三老爺教女不嚴,隻忙著給蘇承芳請醫延藥,連蘇太姑奶奶要送蘇含芳去流香庵,蘇長英還幫著求了一句情。
兄弟情深,莫過於此,蘇三老爺還能說什麼,他隻知道,如今女兒毀了,妻子對他生了怨,而他和蘇長英之間,恐怕也做不成兄弟了,嫌隙終歸是產生了,除非蘇承芳能醒過來,蘇含芳能站起來,還有轉寰的餘地,否則,伯府長房和三房之間,從此隻有仇,沒有親情。
左右為難,進退無路,蘇三老爺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又能做什麼,才能對得住兄弟,又對得住妻女。
小王氏見蘇三老爺紅著眼眶坐了整整一個時辰,都沒有吭出一聲兒來,她慘笑三聲,道:“好,好,好,蘇文英,你我夫妻這麼多年,今日終於教我看清,你就是個孬種,不敢給妻子撐腰,不敢給女兒報仇,滾,你給我滾出去!”
“惠娘,我……”蘇三老爺試圖安撫小王氏的情緒,但迎麵就被一隻茶壺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