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五皇子府,太子冷哼,他早看老五就是個綿裡藏針的,果不其然。
既然找到了這隻手,接下來要怎麼對付這隻手,自然還是太子的事兒,以五皇子的實力,不過初涉朝政一二年,遠不是已經在朝堂上打滾了有十幾年的太子的對手,想要打壓五皇子,對太子來說不過是抬抬手的事兒,實在是五皇子的手段太惡心人,還不如總跟太子對著乾的二皇子來得順眼。
隻是這過程並不順利,因為二皇子出麵了,不是他跟五皇子有多麼深厚的兄弟之情,這種上不了台麵的競爭對手,死一個好一個,二皇子之所以出麵,無非就是給太子添堵,太子想乾的事兒,他偏就要反著來,還能頂個兄友弟恭的名義,反襯著太子打壓五皇子,毫無兄弟之情。
於是這件事最後又演變成了太子和二皇子的爭鬥,搞得朝堂上又是一陣暗流湧動,倒讓五皇子死裡逃生,得了漁翁之利,趕緊縮頭縮腦的,告病躲在五皇子府裡死活不出來,結果依附在五皇子的那些人就倒了大黴了,一個個的,成了太子和二皇子爭鬥巨浪下的池魚,不是挨了申飭,就是丟了官帽,更甚者,抄家流放的也有一二家。
一時間,五皇子的門下終日惶然,求告到五皇子府,五皇子連門都不開,隻讓府中長史出來安撫,一副“五皇子自己都是泥菩薩你們就不要再添亂,趕緊回家去學著五皇子閉門不出吧”的表情。
這讓那些一心奔著榮華富貴去的人怎麼甘心,平時他們出錢出人出力的捧著五皇子,還負責出謀劃策的,結果一出事,五皇子就縮成了烏龜,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沒門路的隻有自認倒黴,誰讓他們瞎了眼識人不清,沒瞧出五皇子就是個阿鬥,有門路的人,自然就有了改換門庭的意思,東宮和榮國公府聯手,形勢一片大好,這會兒靠過去,東宮當然是看不上眼的,東宮本就門下濟濟,哪裡看得上他們這些半路來投的,倒是榮國公府,還有那麼點機會,畢竟,榮國公年少,手底下缺人呢。
於是榮國公府大門前一時車水馬龍,正巧又趕著年關,送禮都是現成的由頭。
對於這些牆頭草一樣的投機分子,鄭秀是萬萬看不上的,不過他還是容許這些人登上榮國公府的大門,從中挑挑撿撿,勉強挑出一兩個能用的人。
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曙光,來找鄭秀的人就更多了,幾乎沒費什麼大力氣,鄭秀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消息。
投靠五皇子的人裡麵,沒有建平伯府,也就是說,少陽門的事情雖然是五皇子乾的,但是當初拿裘家當幌子攻擊太子的幕後黑手,不是五皇子。
但是離間東宮和榮國公府的手段,卻又跟當初那件事,在風格上很類似,像是同出一人之手,所以……五皇子的背後,是不是還有一個人,少陽門的事情,五皇子是被人教唆的?又或是被人利用了?
這個可能性……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