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是大義滅親了,鄭秀如此作為,自然也是給太子鋪路,這事若最後查出事涉哪位皇子,太子下了狠手也不為過,同時也是變相的勸皇帝徹查宮中,建平伯府與鄭秀是血親,都是會對鄭秀行如此惡毒之事,又怎能保證宮裡頭就沒有人生出陰暗心思來,要對皇帝下手呢?
世間至尊,本就是高處不勝寒的。
“建平伯府!”皇帝冷哼一聲,幾乎是從齒縫裡擠出的聲音,“準爾所奏!”頓了頓,終於又將目光投向太子,“宮中各處,徹查到底,太子,此事朕就交給你,萬勿輕縱,亦萬勿輕饒,但有疑處,準你先斬後奏。”
“遵旨!”
太子大喜,與鄭秀同時躬身領旨,然後太子又道:“父皇,兒臣先行告退安排。”
皇帝揮揮手。
太子一走,鄭秀便也想告退,他還急著趕回子一園,這是他答應了裘怫的,不能失約,不能教她獨守空房至天明。
但皇帝沒等他主動告退,便先開了口,道:“阿秀,你可後悔了?”
鄭秀一愣,悔什麼?
“朕一直以為,太子雖然才能平庸了些,但為人寬和,胸有雅量,做不成英主,亦是位仁君。”皇帝的聲音裡,滿是感慨。
是他錯了,生於皇室,哪裡有真正的仁善。
鄭秀心頭一跳,曉得今夜太子的表現,令皇帝心裡不喜,問他悔不悔,問的不是彆的,而是他與太子結盟的事,與虎謀皮,焉能落得好,皇帝這是擔心他將來會被太子過河拆橋啊。
斟酌了片刻,鄭秀方答道:“皇舅,您慧眼如炬,看人應比甥兒準,甥兒不懂得其他,隻知道皇舅認定的,便是甥兒認定的。”
他投向太子,不是因為太子是儲君,而是因為是皇帝讓太子成為儲君,他相信的是皇帝的眼光,隻是這樣而已。
這話果然讓皇帝神色緩和了些,道:“若是朕看錯了呢?”
鄭秀立刻道:“皇舅英明,怎麼會看錯人。”說完又補了一句,“就算錯了,甥兒也會讓他變成對的,絕不使皇舅英明掃地。”
皇帝縱然此時心情不佳,仍教他這話給逗笑了,道:“人非聖賢,豈有無錯之處,錯而能改……”
說到這裡,皇帝語聲一頓,倒是轉過了思緒來,罷了,是他對太子太過苛責,被人用魘勝之術害到頭上,沒有這等過激的反應才是怪了,設身處地,隻怕皇帝的手段還要更狠,若是因此而認定太子手段狠毒,也是偏見。
換句話說,鄭秀的話到底是觸動了皇帝,皇帝自問觀人無數,不至於連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麼樣的人都看不清楚,無非就是地位使然,疑心生出暗鬼來,這會兒皇帝腦子轉過彎來,想得清楚通透,方才的不豫心情就儘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