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未歇約了人在工作室見麵。
律師姓李,叫李國安,今年30歲,是景城劉瑾劉律師介紹的朋友。
李國安為人成熟穩重,辦事能力也不錯,葉未歇看過後覺得沒問題,直接請了人當法律顧問,負責夏天服飾和未來百貨的法律業務。
李國安也是個負責的人,到了之後也不閒聊,很快將這兩天的調查結果給葉未歇簡單說了一遍。
西雅是三十多年前成立的雜誌,初始時是一家掛在某部門的國有單位,十年前改革開放後轉為了個人私有。
不過接手的人經營不善,十年裡除了最初的三、四年能掙錢外,剩下六、七年都入不敷出,今年終於撐不下去,老板決定把雜誌社處理掉。
雜誌社現在一共有十個人。
除了社長外,還有一名主編和四名編輯校對,一名財務,一名發行和一位保安一位打掃的阿姨。
“我找人去探過口風,”李律師道,“如果要收購,需要連同雜誌社的員工一起。”
葉未歇蹙了下眉,“所有人?”
李律師點頭,“除了社長。”
那就是所有人了。
葉未歇手裡的筆在本子上點了點,道:“先約社長聊聊吧。”
“老板想什麼時候見?”李律師問。
“越快越好,”
“好的。我會儘快安排。”
大概對方也想儘快處理掉,所以雙方見麵的時間很快確定下來,就在第二天下午的兩點。
而當晚葉未歇就拿到了餘清和安排人給西雅雜誌社做的資產評估。
看完後,葉未歇有些疑惑,“資產這麼少嗎?”
一通看下來,可以說除了刊號之外,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就連雜誌社的房子都是租的,而離到期也隻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至於人,他這兩天把最近一年的雜誌翻了一遍。
可以說,雜誌沒落不是沒跡可尋,因為不管是選題,還是切入點都非常的落伍。
如果是放在十多二十年前,完全沒問題,但現在已經是九十年代,所有人都在展望未來往前走,雜誌的內容卻像是被淘汰的舊家具。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一點從雜誌的銷量就可以看出來,每個月隻有一、兩萬冊,能撐到現在已經不容易。
葉未歇看著都有點同情西雅雜誌社的社長了。
“人員調查呢?”葉未歇一邊把資料收起來一邊問道,“還沒查完嗎?”
在得知買下雜誌社的條件是員工也要包括在內後,他就拜托餘清和找人去了解一下那幾位員工的品性和能力。
彆最後費錢費力拿了一個燙手山芋回來。
餘清和把熱好的牛奶遞給他,“還沒那麼快。我之前剛問過,最晚明天晚上就能出來。”
那也還來得及,葉未歇點點頭,然後把牛奶一口悶了。
餘清和看得無奈,“急什麼?”
葉未歇打了個奶嗝,“困了。”
餘清和拿過他手裡的杯子,最後沒忍住在他額頭上彈了下,道:“那趕緊去洗洗,今天早點睡。”
“嗯。”葉未歇打了個哈欠,轉身往房間走,走了兩步後又想起件事,回過身來道,“差點忘了,你之前不是找了個互聯網的項目嗎,現在怎麼樣了?”
餘清和:“正在談入股的事。”
葉未歇聞言笑了起來,“那算我一份?”
“你也想參與?”餘清和聞言有些意外道。
他之前還以為葉未歇隻是好奇問問,看樣子是想摻和一腳了。
葉未歇點頭,“互聯網,未來的新興產業,怎麼能錯過?”
餘清和笑,“那算你一份。”
“謝啦。”葉未歇兩指並攏在額角邊比劃了一個敬禮。
翌日上完課,葉未歇先開車去接了李律師,然後才去了西雅雜誌社。
西雅雜誌社的現任社長名叫徐解放,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今年五十歲,已經有些禿頂。
見葉未歇和李律師到了,熱情的把人請到了辦公室裡。
“沒想到葉先生這麼年輕,真是年少有為啊。”
“謝謝。”葉未歇禮尚往來道,“徐社長也是見多識廣。”
“不行啦。”徐社長擺擺手,“不然也不至於要賣雜誌社。”
這話葉未歇還真沒法接。
李律師適時接過話道:“徐社長過謙了,您這麼做也是為了雜誌社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這倒是。”徐社長笑著環顧了一圈辦公室道,“也乾了幾十年了,還真是有些不舍。不過就像你們說的,為了雜誌社有更好的發展,不舍也得放手。”
葉未歇和李律師點點頭,沒說話。
徐社長繼續道:“你們要買雜誌社可以,隻要答應我的兩個條件就行。”
說到正事,葉未歇表情嚴肅了許多,“你說。”
徐社長:“這第一條就是,除了我之外,其他員工都要跟著雜誌社,也就是說,你們要和他們簽下至少十年的合同。除非是犯了什麼事,不然不得解雇。”
葉未歇聽完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問道:“第二條呢?”
徐社長:“第二條則是雜誌的內容,你們買下雜誌後,可以調整小改,但現在的主要宗旨不能變,要延續我們以往的風格。”
話音落下,葉未歇還沒出聲,李律師已經開口道:“您之前提出的售賣條件裡並沒有這一條。”
“是,”徐社長大方的承認,“我今天剛想到的。”
葉未歇、李律師:“……”
那您還真隨便。
*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