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徐福等人:名留青史!!不敢想根本不敢想!(1 / 2)

若有太空視角俯視中原大地,便可見十萬長城魏巍,橫山越嶺,如龍騰飛。

龍尾垂於哈密北阪,龍須飄在東夷腹心。

從草天一色的蒼茫西域,覆壓無際草原、險峻山嶺,到莽莽密林的遼東。

視角拉近,可見這一條十萬裡長龍化成的城牆,高三丈,底座厚二丈餘。

其上牆背寬二丈,兩列將士巡邏來往亦不局促。

內側起四尺宇牆,以防士卒跌落。外側設六尺垛牆,上有望口,下有射洞和擂石孔。

間隔數裡不等,又建烽火台與城台。

城牆過平原帶,則燒泥為磚,越山領段,則割石為磚。磚石壘砌,水泥河沙混凝土粘接。

建得牆體直滑如削、平整無縫,堅牢如銅牆鐵壁,千年不朽亦非難事。

城牆內側,百裡一堡,險地關隘處又壘關城,兩界重地又建鎮城。

城牆據敵,城台盯防,烽火台傳遞敵情。

內側百裡一城堡,屯兵聚馬。險隘建關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兩界重鎮,屯兵鎮守,互市貿易。

長城不隻是一堵雄偉城牆,更是集防禦、屯守、互市於一體的立體防禦體係。

在防禦戰中,若無內奸策應,若無軍備廢弛,幾可立於不敗之地。

長城雄偉堅牢,綿延十萬裡。

建成之後,將守大秦江山八百年。

……

時間回撥,視角轉換。

八月中旬。

自鹹陽至諸郡,再至郡中各縣,經大秦驛傳物流係統層層分發。

終於,役夫們住宿補貼中的最後一匹布,也發放到了他們親眷手中。

一名驛傳士伍言行嚴肅,按例詢問:“這是馬季住宿補貼的最後一匹布,除他本人留用一匹外,累計九匹,是否已經全數簽收?”

役夫馬季的妻子身旁,還站著十四歲的兒子,喜悅地接過布匹:“對對,加上眼前這一匹,累計九匹仙布,都已經全數簽收,確認無誤!”

驛傳士伍於是拿出遞件的簽收冊子,並掏出隨身攜帶的朱砂印泥。

“老規矩,簽收人簽字、指押,確認簽收。”

役夫馬季的兒子竟是個識字的,聞言也嫻熟地找到對應地方,簽上他的名字。

食指滿指飽沾印泥,然後將一指按下,將三節指節都清晰地印在簽收列,覆蓋住前後的字跡。

三節指節對比長短粗細和紋路,再有簽名,加之難得的朱砂印泥,極大地降低了冒領之事。

簽字畫押,簽收完畢,驛傳士伍頷首示意過,收起冊子和印泥就利落地翻身上馬。

噠噠噠!疾馳離去。

村口原地,馬季妻子抱著仙布,珍愛地緩緩輕撫。

“誠啊,這最後一匹仙布終於也拿到了,這次也不去換給縣中富戶了。自家留著,等你到時出發去府試前,做新衣裳穿!”

她的兒到時定

然能考過縣試,赴考府試的!到時離家出門,總要穿得鮮亮些才不叫人看輕。

馬季一家隨龐大的族群自趙地遷來此地時,家中是一窮二白,但馬誠生於貧窮卻不墮誌氣。靠著附從侍奉縣中的一名士人,而得以識字學文。

?想看鴉泉的《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若僅僅如此,原本也不會有多大前途可奔。但鹹陽頒旨天下,科舉取士擢選人才。馬誠也便有了出人頭地的盼頭。

之後高產仙糧陸續推廣種植,田地也相繼豐收,交上賦稅後終於吃得飽飯了。

但買筆墨紙硯,供他正經讀書,也還是天方夜譚。

可接著又逢阿父中選為仙使役夫。據說將會有三套工裝,每月兩石半的仙糧,十匹仙布。

工裝仙糧先不說,十匹仙布他們已經拿到九匹。

之前的八匹,一換三、一換二,已經換成普通麻布,家中也一朝富裕起來。

剩下這一匹,就留著吧。

“好。”眼下市易已經不再劃算。

但留著過幾年,或許又能換得高價。若非家中需要金布錢財,其實全囤積下來,以後拿出來市易或許更值錢。

馬誠提醒起另一件事:“鄉嗇夫不是傳信?道是估摸九月初,阿父他們就要完工歸家來。到時還會順道去郡中糧倉,支取應役時積攢的每月一石半的仙糧。”

“對啊,鄉嗇夫還建議若親眷方便,最好去接應。”馬伯妻子左右不定,“但家中就我們母子二人,況且你人小力弱……”

馬誠早有決斷:“我已與張公說好,阿父的口糧玉米種將按市價——以二易五,優先換給他家。他則借我五名強壯隸臣,與我一道去郡中接應阿父。”

仙糧玉米可做種一事,早就傳開,就連播種訣竅都已下發至縣中。

而他曾侍奉的縣中士人即張公,家中有數百畝田地,正想下季就播種玉米,卻又無種子。

在知道他阿父中選為役夫後,便約定把玉米換給他家做種子。

“張公也太好心了!”馬季妻子驚喜不已,“那你去帶著人去郡中!阿母就守在家裡,有族人相互照應也放心。”

好心?各取所需罷了。

張公派五名隸臣,去幫忙運回玉米,是為保證玉米種子不出意外。

他則正好有人陪伴護衛,敢於去郡中接應阿父,並且也不必擔心隨著役夫歸鄉,仙糧玉米劇增,日後一時滯銷。

得仙使之幸,阿父中選役夫,家中一朝富裕。

那他就要把握一生難得的機遇,最大程度地兌現這份財富,為來日計謀。

像馬誠母子一般者,大秦諸郡縣之中,還有許多。

陸續地簽收了應役親眷住宿補貼中的最後一匹布。也得知役夫即將歸家,並在郡中支取十五石仙糧的消息。

家口眾多的,就決定幾個親人一起去郡中接應。

親眷稀疏者,或商議族人,或聯係縣中其他役夫的親眷,結伴前往郡中。

也有像馬誠一般,提前許出去玉米歸屬,然

後讓買家一道去接應他們的玉米種子。

而有那住得近的,或者趕到郡中早的,還見證了一場仙使賜福大典!

三丈登仙台上,仙使迎著金風而立,仙逸翩然!

叮鈴仙音,神輪如月!

而後金燦燦仙糧,彙成金瀑,似倒懸九天!

因為仙糧太多,還不得不分成兩次,等高台下仙糧運走後,又繼續第二次。

如此才不至於仙糧淹沒高台,得以順利賜發完畢。

“原來役夫積攢的工餐仙糧,竟是由仙使親自送到郡中的!”

“仙使體貼又心善啊!為給我等家中役夫省些氣力和麻煩,竟然送來郡中!”

……

似馬誠一樣的心思通透的許多聰明人,自然知道仙使送糧入郡之舉,是為確保仙糧不失,能夠如數發放到各人手中。

為杜絕沿途劫掠,也為大秦安寧。

但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切實的便利和好處:不必在沿途運輸時,損耗一部分,也不必擔心被劫掠,人財兩失。

馬誠看著,喃喃道:“陛下和仙使,確實心善且耐心。”

不隻工餐仙糧,還有住宿補貼仙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