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勝少,又兼兵甲之利,戰無不勝有何驕傲?”
“那是理所應當!但凡輸一場,都是恥辱!”
南方濕熱,周邈穿的短褐單衣,沒有寬袍廣袖遮掩。
就正大光明地向張良豎起大拇指!
#謀聖,說得好!#
看得一清二楚的韓信和項籍,也不敢反駁。
但韓信表示與項籍並非一路人,不在張良話裡。
“智武侯言之有理。”
韓信進而分析,“西甌主力諸部聚集在鬱水一帶,我們先前已經蠶食數個西甌小部落,有所交集後對其已有所了解。”
“它們與南越的部落並無多大不同,因此可以適度借鑒經驗。但西甌主力諸部多是大型部落,人數有上千者,宜當謹慎以待。”
“隻因他們占據地利,想要在山地密林中征討圍剿,需得至少雙倍兵力,方才能確保必勝。”
即是說,至少兩千、最好五千的兵力,才能確保圍剿一個大部落時必勝。
但是,“若西甌諸部聯合迎擊,大秦兵力就還要再上翻數倍,才能以壓倒性局勢,以最小傷亡奪得必勝戰果。”
再上翻,那就是兩萬兵力全軍出擊了。
當然,如果不計較傷亡……
項籍反駁韓信:“必要的傷亡,總歸難以避免……”
“說了多少次,要愛惜自己的兵!”周邈隨即訓道。
韓信:顯而易見,有仙使在,不可能不計較傷亡。
“一直以來,項小籍你們隊伍的傷亡,就比信崽隊伍的高一截。”
之前的小戰役裡,傷亡也一直存在。但隻要不是必死重傷,一支青黴素下去,杜絕感染,再好吃好喝養一樣,能挺過來的概率大大提高。
在數十次戰役之後,現在傷亡都不過百,也都被造冊記錄無誤,之後也能撫恤其家人。
而在這其中,項籍隊伍的傷亡是韓信他們的兩倍!
項籍眼神漂移。
躲閃幾l圈,最終承認錯誤:“是,我知道錯了。”
“但我和韓信本就是不同的領兵風格。我也身先士卒,總是衝在最前麵,比士兵更先麵對危險。”
確實如此。
所以周邈隻是無奈,卻無從生氣。
項籍和韓信,的確是兩種典型的不同風格的將領。
不能單純地判定對錯。
此時,張良收束話題,說回正事:
“那之後麵對西甌主力諸部時,你二人便合兵一處,通力協作,汲取對方長處,共同對敵。”
天知道,這就是周邈從最初時起,一直以來的
期望啊!
但想得美好,真正實踐起來,總不儘如人意。
這次麵對西甌,單獨一人都難以應對,總能通力協作了!
韓信一如平常的神色冷傲,沉默寡言。
項籍看一眼韓信後,臉撇向另一邊。
雖然看起來不情不願,但也都接受了合兵協作的策略。
張良:“但儘管如此,也並非直接出擊。在有更佳計謀,可降低傷亡消耗的情況下,那就是莽撞不智了。”
“你們怎麼看?”
項籍就像課堂上被老師提問難住的學生,支支吾吾,無法作答。
韓信則道:“參照收服南越諸部的經驗,大軍按兵不動,隻隨行護衛在工程隊前後。”
“以逸待勞,靜候西甌諸部前來探查。若能在見識到鋼鐵神獸的偉力後,請求和談,兵不血刃,便是最好的結果。”
“即便隻是收服幾l個部落,也能減少傷亡消耗。”
“若不能不戰而降,如此也更利於防守反擊。”
周邈:雖然他不懂軍事,但很有道理的樣子!
張良也頷首,顯而易見的滿意。
至此,大體商議已定。
於是之後,周邈就帶領小股的兩千兵力向西,在鬱水與右江段的交界彎道一帶,選址勘探、設計規劃。
在始皇陛下的允準指示——[皆依你所言]——下達之後,就熟門熟路地,又一次開始建城。
不同之處在於,因為更多的兵力由張良、韓信和項籍率領,以逸待勞隨工程隊移動防守,人力缺少,進度要慢些。
如此一個月之後——
“……日前,西甌諸部中,前鋒兩部進攻失利,為殺雞儆猴,大軍反攻入部落之中,將部落民儘數俘虜。
原本在窺探過鋼鐵神獸之威後,猶豫退縮的其餘六部,也皆請求與仙使會談。”
後續發展,就又是熟悉的流程了。
周邈趕往會談,一如南越諸部,西甌諸部臣服大秦。
自此為大秦黔首,遷入新修建的‘南寧’縣城,壘牆蓋屋,耕織為生。
而分散在更偏遠山中密林間的西甌小部落,就又可以交給韓信和項籍了。
“雖然這次項籍和韓信合體協作,確實初見‘合則天下無敵’的雛形,但‘分亦所向披靡’的兩人,恐怕又要進入戰功競爭模式了。”
扶蘇笑問:“這難道不是好事?”
周邈裝模作樣歎氣,“對啊,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扶蘇:懂了。
這是在炫耀呢。
在扶蘇不知道的時候,始皇陛下和周邈神奇(詭異)地同頻了。
“上次扶蘇你也一起寫信回去了,陛下回信說王阿姊還未臨盆。但算算時間,應該到了啊。”
周邈不是不能連夜操控鋼鐵神獸,將扶蘇送回鹹陽,等王家阿姊生產後再接回來。
但為何後世的交通也發達,還有工作在外趕不及回家看望的情況呢?
除了私人情感,也是真正有非常忙碌、抽不開身的情況啊。
尤其是他們三線並進——施工、征戰和建城,如果扶蘇回去鹹陽月餘,真的會影響任務進度。
扶蘇雖仁善,但大概到底是古人,社會風俗熏染所致。
其實並不太理解周邈的鄭重。
扶蘇:“有陛下看顧,應當無礙的。”
“不行,我得寫封信回去問一問!順便把征服西甌諸部的戰報,也送回鹹陽。”
於是隨侍左右的方岩見機,當即鋪紙磨墨,稍後周邈來到臨時支設的書案後,提筆——
[……
如此,西甌主力諸部皆已臣服。
象郡治所、南寧縣城,也已架好框架,初見雛形。
另外再代扶蘇問一下,王阿姊是否已經生產?是否母嬰平安?
最後,願陛下諸事順遂!]
鹹陽,章台宮。
周邈寄回的信件,照例在眾人中傳閱一遍,最終回到嬴政手中,又被放進案上一角的匣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