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成果,已初見規模。
扶蘇依著周邈,欣喜也溢於言表:“好!不醉不歸!”
以甘蔗汁代酒,周邈和扶蘇為連名字都還沒取,麵都沒見上,遠在千裡之外的小嬰兒,慶賀了半日。
然後就又投入到了各自的事務之中去。
扶蘇還是日複一日地調度監工。
周邈則繼續上夜班,操控機器人建城。
但仍舊忙裡偷閒,神神秘秘地,開始給小侄子準備見麵禮物。
扶蘇好奇不已,但周邈請愣是沒揭曉答案。
……
春去冬來。
始皇帝五年翻篇,歲首新年到來。
溝通南方水陸交通(東段)的任務,也正式進入最後階段。
——河道疏通完畢,從水路進入陸路的修建。
南寧縣城也已建成,象郡正式建立。
隻等過年之後,鹹陽派駐郡縣官吏前來接管。
在這之前,韓信和項籍他們也完成搜尋收服西甌零散小部落的軍事任務。
而周邈不必再建城後,應該閒下來了吧?完全沒有!
周邈甚至沒有駕駛暫時閒置,疏通河道的鋼鐵神獸,偷偷溜回鹹陽去過年。
而是操控著機器人,勤勤懇懇地在城外開荒。
南方草木茂盛,單靠人力開荒的話,當然可以。
但真的很苦很難。
周邈既然有能力,便想要幫上一幫。
於是操控著機器人,咻——,咻——
來去迅捷。
鏟除林木荊棘,深翻土層,撿出樹根草根,砌坎培壟……
南方雨水豐富,山間
溪泉流水豐沛。
周邈在開墾之前(),也都勘探考察過②()_[((),確保處處都能引入水流。
因此無論是平地新田,還是山間梯田,都是難得的水田,能種稻穀!
任務的整個尾聲期,周邈都在庫庫地開荒墾田!
就連歲首新年期間也不例外。——當然,有提前給始皇陛下寫信回去拜年。
到了十月下旬,基建任務已經提前完成後,周邈都還白天黑夜連軸轉,又給開墾了連綿一片山的梯田。
最後平坦處一眼望去,四四方方,平平整整,棋盤一樣的新墾田地!
山腰丘陵地帶,則是層層疊疊,從頂到腳,章台宮前台基上直插入雲的階梯一樣的梯田!
直到距離工期結束還有十天,周邈出發去給另兩隊也最後一次賜福發放了,積攢在他這裡的大量糧布補貼,讓役夫役婦們有錢糧定居安家。
接著,才準備動身回鹹陽。
人與人之間都是真心換真心,何況仙使的真心再真不過。
沒日沒夜地,為即將定居南方的役夫役婦們,開墾了連綿十幾萬畝的水田!
隻因憐憫他們人力開荒,太苦太難了。
如果定居南寧縣附近的有一萬人,那每人也能分得十幾畝。
就算公平地分給土人一半,每人也能有大幾畝水田。
若兩人結成一對夫妻,組成一個家,那合計十幾畝水田了。
足以令他們在安家定居的最初幾年,種植仙稻,保證溫飽了。
來年生兒育女,田地不足時,也來得及慢慢去開荒,隻要勤勞肯乾,便能生存無憂。
因此臨行前,周邈被數萬人一道送行:“仙使慢走!”
一眼望去,道路邊、山腰上,漫山遍野地,都是送行的身影。
浩浩蕩蕩,密密麻麻,壯觀至極!
也就是還沒興起萬民傘,不然他高低得收到一把!
“彆送了!”周邈站在鋼鐵神獸肩上,使勁揮動胳膊,“我下次還會經過這裡的!”
“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送彆的聲音,響徹山林。
周邈(鼻酸眼熱,吸吸鼻子):沒日沒夜地加班挖田,都值得了!
周邈說後會有期可不是虛情假意的敷衍,而是確實會有再見之日。
因為這次回去的就隻有周邈、扶蘇,以及他們兩個的隨行人員。
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兩萬樓船士,都暫且留下,駐守在當地。
因為可以預見,這次東段任務完成後,後續必然還有西段任務。
他們原地駐守,也能避免來回奔波。
若不是扶蘇要回去看一看王阿姊和小侄子,其實也應該留下來,將三萬役夫役婦全部安置妥當,做好善後事宜。
而不是交給鹹陽派任、剛到沒兩日的郡縣官吏。不過有張良他們留守監督,問題也不大。
() 咻!——
任務完成,水陸道路已然暢通。
周邈號令八尊鋼鐵神獸,以兩百公裡時速,全速行駛在回鹹陽的路上。
視角拉回。
回到送彆仙使離開後的原地。
結束應役的役夫役婦們,開始暢想未來。
某役夫:“我打算就定居在象郡,這裡有仙使開墾的水田梯田,定居後最初的一段日子會容易許多。”
另一個役夫:“我到時要登上樓船,去往南海郡定居。那裡是仙使修建的第一座城池,又是入海口,地形平坦,縣城更加繁華,我很喜歡那裡。”
某役婦:“我也準備乘坐幾日後,智武侯運我們遷徙定居的樓船離開,去桂林郡定居。
那裡是離水彙入之處,南來北往的樞紐,交通便利,將來也會迅速繁榮起來。”
三郡三縣,三座城池,各有優勢。
全憑個人意願,自行選擇定居何處。
到了最後,相互間竟隻有微小差距,三地的定居人數都在一萬上下。
在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三郡官吏們,把三萬役夫役婦、甌越部落土人都安置妥當,共同生活在城中之後,秦人在當地也就算正式紮下根了。
馮毋擇所在的閩中郡,馮去疾與彭越的連接中間地帶,情形也大同小異。
秦人與土人融合,甌越之地完全消化,成為大秦遼闊疆域中的一部分,隻需等待時間的魔法。
【始皇帝五年,仙使邈降甌越,建三郡、築三城。
疏河修道,通東西、連南北,長逾萬裡。
……
——摘自《秦書》】
“……仙使邈之功與名,令南人銘記千年。直到現代,各地的仙使廟宇香火仍舊鼎盛。各地遊神、迎神、祭拜等民俗活動中,都可見仙使邈的神像蹤影。”
——節選自後世某曆史科普公眾號發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