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真是他做錯了嗎?
這一夜,院長想了很多、很多......
蘭徹決定要離開了,他終於發現是自己導致了拉加的輕生。他是個罪人。
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有點不舍的看了一眼這所校園。
他是愛工程的,他喜歡機械,無與倫比的癡迷。
但一切都結束了。
昨夜,他答應了院長,隻要他退學,就可以不讓拉加退學。
因為本來偷試卷這件事,就是他做的,與旁人無關。
他來到醫院,再一次看見了拉加那黯淡的雙眸。
想到這位非常不自信的好友,他決定在給他點鼓勵。
“要自信,拉加,這世上從來不會辜負努力的人,不要害怕,要勇敢的去做、去嘗試。”握著拉加的手,說了這段讓拉加不明不白的話,他就起身走了。
隨後,蘭徹又來到了院長家,履行自己的承諾。
天空忽然下起了雨,把站在門外的蘭徹淋的濕透了。他忘記帶雨傘了,但那已經不重要了。
他在屋外喊了幾句,大意是自己要走了,希望拉加的處罰可以撤掉。
正準備離開,院長跑了出來。
他眼睛通紅,精神也有些萎靡。
“還記得你一開始問的那個問題嗎?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中不使用鉛筆,我現在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
院長看起來非常激動,或許吧,對自己一直以來奉行的教條產生了質疑,對他來說,不是那麼好接受的。更何況,還真正知道了自己唯一一個兒子的死因。
“因為鉛筆如果折斷的話,它的筆芯或者產生的粉塵就會在零重力的作用下,到處飄蕩,它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它可能跑到人的眼睛、鼻子或者各種精密的儀器中去,所以,那些昂貴的造價和付出的研發成本都是值得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明。”
蘭徹有點懵,但還是說道:“我知道了,院長。”
“蘭徹,你是非常的聰明,但你不能總是這樣,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彆人都是錯的,你太自以為是了,你不能總是......總是......”說著說著,院長崩潰了,情緒開始失控。
他顫抖的從口袋裡拿出那支象征著榮譽的太空筆,細心的掛在了蘭徹的衣領上。
“拉加的事,我會負責的,連帶著醫療費用和其他的什麼,我都會儘力的彌補,那件事,確實是我的錯。”
院長的話,讓蘭徹平靜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抹笑容,他聽到了自己想要聽的,此行也就無憾了。
雨又忽然停了,陽光重現灑落人間。
蘭徹也背著包,離開了這裡。
到最後一刻,他還是堅持了自己所犯下的錯,承擔起了責任,而並不是像院長說的那樣,重新回去考試。
落寞的身影在鏡頭下顯得無比高大,旁白聲再度響起:“後來,拉加的身體恢複了一些,他又回來上學了,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也如願的在工作幾年後,攢下了一筆積蓄,毅然的辭職,追求野外攝影師的夢想。”
“......此後的二十年裡,我們從未停止過對蘭徹的尋找。”
“......他就像個天使,忽而來到了人間,卻又消失不見。”
“aal izz well(一切皆好)!”
“現在我知道了蘭徹說的那句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一種帶著印度歡快歌舞的旋律悄然響了起來,這音樂聽著有一絲俏皮、一絲雀躍,讓整個的氛圍又變得輕快起來,仿佛剛才所有發生的故事都像是一場夢境。
這,也的確應該是個夢境,是導演為我們編織的夢,因為這隻是一部電影。
它現在結束了。
在俏皮的旋律聲中,大銀幕上出現了字幕,主創名單緩緩上升。
貝拉靜靜的坐在位置上,腦海裡還在回味。
不停湧起的思緒都糾結在一起,隻覺得亂亂的。
此時此刻,她終於明白了導演的拍攝意圖,直敘劇情般的故事風格結合塑造的無比真實的校園生活,將“印度教育”的麵貌一點一點的展示了出來。
那隱藏在這之下,對填鴨式教育的批判以及印度就學、畢業,壓力太大的現狀開始浮現。
細細回味起來,幾乎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都頗具深意。
拉加、蘭徹、法罕......院長“病毒”、查圖、學長......甚至是“厘米”、拉加的父母、法罕的父母以及院長妻子......這一個個角色,在貝拉的腦海裡都是如此的清晰明確,每一個角色的背後都有各自的痛苦,他們相互勾勒出了這部電影所要講述故事拚圖的一角,然後升華了整個電影的主題思想。
貝拉不由閉上了眼睛,長長的舒出一口氣,然後轉過頭,看向了周圍的觀眾席。
她發現,大家的臉上幾乎都呈現出或凝重或深刻的表情,陷入到了自己的思緒當中。
這種強烈的感官幾乎可以在每一個人身上尋找到。
一部好電影,恰恰需要做到讓觀眾感同身受,《三傻大鬨寶萊塢》無疑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