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期製作結束的第三天,萊曼來到了歐羅巴影業。
關於呂克-貝鬆說的參加戛納電影節的事,他需要商量一下。
來到辦公室,呂克-貝鬆已經等著了。
“咖啡?”他招呼道。
“不了。”萊曼擺擺手。
“你有什麼打算嗎?戛納的事?”兩人合作多次,倒也避過了無聊客套的時候。
坐在沙發上,萊曼開門見山的問道。
“倒也不是我想,是戛納評委會那邊主動相邀的。”呂克-貝鬆解釋了一句。
畢竟萊曼是個法國導演,可拍了兩三部作品了,還沒參加過戛納國際電影節,這好像有些不對頭吧。
於是,那邊的評委會打聽到萊曼的新片剪輯完成後,立馬就過來催歐羅巴影業了。
呂克-貝鬆自然與那邊的關係很不錯,隨口也是答應了下來。
在他看來,宣傳一波也是好事,而且肯定會得獎。
至於為什麼,本地人才扶持政策了解一下。
這倒也不是什麼秘密,威尼斯、柏林、戛納,這所謂的國際三大電影節就沒一個沒有私心。
首先得要明白他們前提是地區電影節,才能上升到國際市場。
沒了法國政府方麵的支持,也不會有如今的名頭。
再者說了,評委會本就是法國人居多,你讓他們怎麼選?
天下烏鴉一般黑,彆看奧斯卡的潛規則多的要死,這邊同樣毫不遜色。
“那好吧。”萊曼想了想,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隻覺得麻煩,自從真正見識過奧斯卡的評選之後,他就一直不覺得由一群有私心的人選出來的電影獎項到底會有多麼公正。
但,他沒參加過戛納也是事實。
人家那麼支持你,不給麵子好像也說不過去。
“到時候我會跟你們一起去的,多結識一些人脈圈子,會對你很有幫助。”呂克-貝鬆頗為實在的說道。
“嗯,你們安排。”
......
到了5月10號這天,萊曼、托馬斯、溫子仁、瑞恩、喬治還有一段時間沒見麵的伊娃-格林在巴黎的機場再度碰麵。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是帕特裡斯-夏侯。
嗯,此人出生於法國萊津涅,1994年,憑借劇情電影《瑪戈皇後》獲得過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算是戛納電影節的導演嫡係。
一行人稍微在候機室等待了一會,就上了飛機。
萊曼的座位旁邊挨著的是伊娃-格林。
“最近怎麼樣?”
“沒什麼,在家待了一段時間。”伊娃-格林的話語裡有些幽怨。
想想拍攝的時候,他們沒事在處在一起,可到了工作繁忙的時候,萊曼是真的能做到不聯係她。
整整20天,一個電話都沒主動打過。
伊娃也不知道怎麼來描述這些了,反正,在她的印象裡,萊曼一直算是個工作狂,且對待電影這項工作非常的用心。
“額......”萊曼愣了愣,突然不知道聊些什麼了,氣氛有些尷尬。
隨意的話題,直接被伊娃-格林的幽怨氣息給殺死。
沒辦法,不會說,還不會用行動表示嗎。
見此情景,萊曼直接往她旁邊靠了靠,一把摟上了她的腰。
伊娃-格林轉過頭,瞟了一眼,沒吭聲。
身體很誠實的也主動靠過去一點點。
“今晚,去我家。”萊曼輕聲說道。
“不要,我住酒店就好了。”伊娃-格林紅著臉,果斷拒絕。
“你難道不想......”(此處省略30字。)
......
到底,伊娃-格林是沒能拒絕萊曼的提議。
約莫過了兩個小時,飛機降落在了機場。
一行人拉著行李走出通道,萊曼望著周圍無比熟悉的景色,也是有些感慨。
這座平時安靜到過分的美麗海邊小鎮也隻有到這時才會顯出其喧鬨的一麵。
每年的五月是屬於電影的時節,銀幕的光華籠罩著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