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挺好,就是腦子不靈泛。
轉不過彎來。
雖說他們是發行公司,在產業鏈中處於最上端,但沒有下遊的供應,又有什麼用,還不是白瞎。
要是他們公司的製造部給力那也還行,就像現在的迪士尼一樣,哪怕真人電影的業務一直上不去,但靠著自身的底蘊,在六大之中,市場占有率照樣強勢。
但歐羅巴影業有這些嗎?不是沒有嗎,哪那麼大的臉,直至想太多。
缺乏好的作品,還不仔細一點拉攏有能力的導演,真就發展好,自信心爆棚?
難道不知道在娛樂圈,人才不比渠道差嗎。
他在前麵使勁維護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背後卻還有人陰陽怪氣,就這,呂克-貝鬆是真想破口大罵。
好的導演,難道不是一種另類的行業資源?
能賺錢,能賺大錢,還變著法的想要壓榨苛刻。
想什麼呢,人家難道是非歐羅巴影業不合作,還是咋滴。
這世上,會有人跟利潤過不去嗎?
還是說,以現在萊曼的資曆與地位,會缺少電影公司投資?
他懂分寸,怎麼自家公司反而出了傻貨呢。
你看萊曼有提過特彆過分的條件?哪一次不是在過往成績之上,適當爭取,而且見好就收,還願意釋放善意。
哪一次不是他最後妥協,隻為雙方繼續的合作。
其實這裡是萊曼怕麻煩,他也不想因為一點小小的分歧,耽誤拍攝的進度,所以總是在最後談判的關頭,在自身底線之上,從容的讓步。
但在呂克-貝鬆看來,這就是釋放善意,是知進退的表現。
而且他自身作為一個導演,很能明白萊曼這種既高產又有市場成績,究竟有多麼了不起。
像他自己,就經常兩三年就鼓搗出一部作品而已,這也是業內大部分導演的常態。
畢竟想法難得嗎,而把想法變成現實,並獲得觀眾的喜愛,更加難得。
這樣的人才,有什麼不好好珍惜合作的理由?
在他看來,就是某些人屁股歪了,想法扯淡。
為了爭權奪利,連顯而易見的事實都能暫且拋過,裝作看不見,也是夠厲害。
呂克-貝鬆熄了雪茄,仔細的收好,站起身,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想著心事。
又一會兒,拿起電話叫來自己的助理。
“通知公司的高層,下午一點開個會議。”他看了看手表,現在是上午10點左右,便這樣吩咐道。
“好的。”助理點點頭,趕緊通知會議消息去了。
他重新坐回到辦公椅上,微皺著眉頭。
看來,有必要清理一下董事會了,股東太多。人多想法也多,這怎麼能行呢?
恰巧這兩年公司業績不錯,很多人是更願意支持他的,不管是回購還是以其他手段,總能好好梳理一下。
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他已經不能容許有太多的雜音。
呂克-貝鬆在心裡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