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裡斯蒂安-貝爾這人,是真挺勵誌的。
要說演員生涯,前二十幾年都是在蹉跎、打基礎,演各種奇奇怪怪的角色。
第一個簽約的經紀公司是icm,在caa還未徹底崛起之前,是原好萊塢經濟行業的龍頭老大,旗下一票人才。
藝人多,也代表競爭壓力大,很多機會都不曾沾染到他的手上,就被瓜分了。
看不到什麼前途,也正是在caa最大肆挖牆腳的時候,他跳槽到了caa。
按理說,那時候的caa還未做大做強,又掌握了一定的影視資源,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才對。
他年齡又正當時,二十三四歲,童星出道,不差底子。
更何況他也有在斯皮爾伯格手下出演的資曆,好好培養一下,也不是沒可能走紅,給caa帶來額外收益。
可惜,沒卵用,caa跟icm一樣,不太喜歡培養新人,或者說,你沒背景、沒條件,培養你乾啥。
還是一個男的,顏值也不很突出。
就是說,走不了偶像藝人的道路。
那還給個屁的資源,慢慢玩去吧。
好嗎,又沒受重視。
那怎麼辦?又換一家。
克裡斯蒂安-貝爾倒沒那樣做,被迫的走上了實力派演員的路子。
至於為什麼叫被迫?
你想啊,能靠臉賺大錢,誰樂意沉下心來表演,拿著一開始微乎其微的片酬?
何況,他本就是缺錢,才走上這條路的。
沒法,人總要生活啊。
實力派的路子就實力派吧。
於是乎,他混跡各種獨立的電影圈子,演著不知道能不能上映的電影,還經常因為缺活,跑去電視劇玩玩,順帶著拿筆外快貼補家用。
演了這麼多年的戲,資曆夠老,但觀眾誰特麼認識啊。
又沒個知名度或者好感度爆表的角色撐著,光是在熒幕露臉,轉眼就能給忘了。
也就是俗稱的沒路人緣。
所以,儘管有不少業內的導演或者製片人認可他的實力,還不至於淪落到沒戲演,但也就這樣。
從94年起,整整十年,沉寂的沒有聲音。
一直到《蝙蝠俠》重啟之時,他頂著外界不少的質疑飾演全新的布魯斯-韋恩,才憑借這個角色一掃多年的頹勢,事業高歌猛進起來,更是與克裡斯托弗-諾蘭關係熱切,出演了他倆再度合作的電影《致命魔術》。
而現在嗎,情況似乎提前有了好轉?
......
這份邀約是通過caa發出去的。
他的經紀人也不是什麼高層人物,有這樣的機會,哪裡肯放過。
連忙開車就去了克裡斯蒂安-貝爾的家。
貝爾就住在好萊塢附近的一個高檔公寓,社區環境還算有保障。
一進門,貝爾母親就把貝爾喊了出來。
知道是電影邀約的事,立馬注意力就集中起來。
她倒不是一個很市儈的人,不過還是希望兒子能成為大明星賺大錢。當年,帶著兒子進入廣告圈,也全是她閒暇之餘陪著去找的機會。
“是什麼電影?”貝爾倒是很平靜。畢竟他以為又是哪個小劇組來找他演戲...
“是螢火蟲影業的新作,導演是紮克-施耐德。”
“他啊。”貝爾有些驚訝。他拍過很多廣告,是認識紮導的。要說紮導好歹也是在廣告圈混到了頂層。
“螢火蟲影業?”貝爾的母親卻是不關心誰當導演,反倒對投資商很感興趣。
“就是那部《電鋸驚魂》?那電影是他們投拍的嗎?”她忽然想起什麼,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