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也正巧沒素材呢,眼見希拉裡台風不錯,沉穩的一匹,逮住就是一頓猛拍。
然後,是托馬斯和伊斯特伍德。
這倆人卻是沒太多想秀的心思。
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希拉裡剛進采訪區,倆人也就到了。
瞎忽悠幾句,比如什麼“獲不獲獎,看評委的意思”,什麼“會帶給大家更好的作品”。
客套的很。但大家也都習慣了。
畢竟,提名多,不代表就能拿獎,萬一你這邊剛吹完牛皮,那邊就顆粒無收,豈不尷尬?
采訪完後,入了正廳。
認不認識的電影人都湊過來恭喜萊曼。
萊曼也一一回應。
自打《百萬美元寶貝》展映之後,媒體的吹捧和法國導演界的力挺,可謂是真正的種子選手。
不過,種不種子的先放一邊。
這種性質的頒獎典禮,其目的更多的是在於促進不同地方電影人的交流。
所以,熱鬨的氛圍居多。
哪怕緊張,那也是稍後的事。
還彆說,萊曼壓根不太緊張。
他的心態調整的妥妥的。
這原因嗎。
一來是認可自己的實力,是自信;二來嗎,華納的人都跟他說過,必拿獎,就是不知道會拿幾個。
反正在華納眼裡,他們搞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萬無一失,也不打算空手而歸。
對於他們來說,獎項的公證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獲獎了,能為後續的宣發提供多麼大的幫助。
“恭喜你。”
“謝謝。”
“萊曼,恭喜你,拍的很棒。”
“哦,謝謝,非常感謝。”
會場中,萊曼穿插在一眾不太熟的電影人裡,四處招呼。
待到紅毯全部結束後,又邀請了主辦方上去講話。
閒扯了十多分鐘,頒獎才正式開始。
統共二十多個獎項,一大半是非正式競賽單元和媒體綜評之類的鼓勵獎。
過了半個多小時,才到正賽。
萊曼坐的很穩當,壓根就沒去看那些帶有安慰性質的獎項,因為越有分量的,越是要稍後。
他也在心裡估摸著,能拿個最佳攝影或者演員獎、劇本獎啥的。
至於,最高大獎金棕櫚,卻是挺難公關的到。
戛納組委會畢竟要臉的,如果連最有公信力的榮譽都隨便頒發,那這才是毀了戛納的根子。
就連奧斯卡,在最佳影片上,也不會瞎玩,隻不過,很喜歡考慮政治因素罷了。
台上的評委換了一個,再繼續念道:“最佳男主的獲得者是。《百萬美元寶貝》,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恭喜。”
好嗎,老爺子七十多歲了,轉行乾導演那也是三十多年了,這特麼的演回戲,又拿了戛納影帝。
估計底下的男演員都很鬱悶,特麼的,這也行,不給新人機會啊。
老爺子自己都沒想到,他又不缺這個。
但沒辦法,給了總不能不拿吧。
這麼一想,心裡還有些得意。
他終歸是演員出身,這樣的認可讓他很舒服。
上台後,扯了幾句,拿完獎,下去了。
萊曼看了眼希拉裡-斯萬克,覺得有些不忍。
老爺子不需要影帝增色,她卻是要的。
可明顯,戛納也是個喜歡分蛋糕的地方,給了最佳男主,最佳女主還能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