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酒宴,吃到很晚。
直到普雷鎮長再也撐不住,醉眼惺忪的一趴,睡在酒桌上,才宣布結束。
萊曼也差點不行了,舒了口氣道:“總算灌倒了,這些人也太拚了。”
旁邊的瑞恩起身道:“打電話叫他們的人來吧。”
萊曼收拾一下桌子,問金-凱瑞和讓-雷諾:“你們怎麼樣?”
金-凱瑞笑道:“沒事,我又沒喝幾杯。他們的目標是你。”
讓-雷諾就慘了,被灌的有點多,滿臉通紅。這廝性格方正寡言,又是法國本土成名的演員,鎮上的人當然沒放過他。加之人老實,來者不拒,悶頭就喝,卻是拚酒拚的狠。
一旁的托馬斯也道:“他們還是想做事的。”
“經濟大環境不好,全靠政府補貼的日子怎麼可能好過。”萊曼看了一眼還在睡著的鎮長先生,“剛剛跟著去轉了一圈,鎮上沒什麼經濟來源,工廠也沒幾座,就業壓力大,年輕人全跑外麵去了。”
“這不是很正常嗎。”瑞恩嘟囔道:“法國這幾年的經濟都是負增長,政府還要承擔高額的福利支出,能維持個體麵就不錯了。倒是電影行業還算風光,票房總量都一直在增加,市場也越來越大。”
萊曼聽了,也不驚訝。
以後因為政府縮減福利問題,不知道爆發過多少遊行示威。
那種想拋開包袱的決心是有的,但又能怎麼樣呢?
再者,他是個電影人,電影大盤不蹦就行。
而且,也確實如瑞恩所言,法國電影崛起的步伐很快。
前幾年一直都是好萊塢大片稱道,錢都給外人賺了,可現在,諸如歐羅巴、百代等本土電影公司占據市場的份額明顯在增長。
以去年來說的話,年度票房榜單前十裡,5部是法國的,冠軍是《壞家夥》。
今年更甚,暑假檔市場第一次被法國電影守了下來。
其實也是《範海辛》、《特洛伊》等大片不爭氣,一部接一部撲街導致的。
使得歐羅巴影業出品的《暴力街區》、百代發行的《放牛班的春天》都收獲非常不錯的成績。
特彆是《暴力街區》,這部是呂克-貝鬆擔任編劇,仿照好萊塢商業電影進行的本土化改良之作,其劇情很娛樂性,沒啥深度,突出一個節奏刺激、暴力、腎上腺素飆升。
算是學到了好萊塢爆米花電影的精髓,觀眾看的也爽。
以往經常都是乏味的愛情文藝電影占據主流,現在雖然還是這類電影最多,但能看到市場在變化,想單純賺錢的電影人越來越多了。
畢竟人家拍電影一直賺錢,我拍電影一直在虧,說是從裡麵得不到一點思考肯定是假的。再者,文藝類型真拍的很好,也不是賣不出去。如《放牛班的春天》這種,觀眾也是喜歡的。
所以,由如今的這種發展形勢來看,法國電影還有上升空間。
說話之際,瑞恩打電話通知的幾個司機已經過來,眾人幫忙抬著鎮上的幾個政府職員上車,這才一起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