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的市場號召力決定著圈內資源的集中度。
金-凱瑞拿到萊曼新戲男主角的事,讓圈內不少演員有些羨慕。
大家都知道萊曼的戲很捧人,也不是沒有演員委婉的表露過合作的意願。
但,人家總是敷衍。
消息傳出去的時候,媒體倒沒多大反應,畢竟沒有公開宣傳什麼的。很多影視公司倒是在心底猜測新戲的類型或許是喜劇片。
金-凱瑞嗎,不演喜劇演什麼。這是很多人的看法,當初,他執意追逐奧斯卡,一頭紮進文藝圈子,沒哪家實力強勁的製作公司再邀請他合作也是其中的原因。
他們才是對市場前景預估最為看重的一批人。
再者,導演是萊曼嗎。
這貨老喜歡嘗試些新的東西。
甚至一些人老覺得他腦子瓦特了,乾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比如,拍完《三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小金人,又跑去拍二戰電影《狂怒》。
好不容易《壞家夥》正常了一把,票房繼續大賣,不抓緊這方麵已有的成功,拋棄攢下的市場口碑,又跑去拍愛情電影。
也沒見哪個導演有這麼不專一。
讓他們來選的話,肯定是沿著成功的類型電影,深耕一下,打出導演的名片,比如,提到黑幫片會想到馬丁-斯科塞斯;比如諷刺黑色幽默喜劇,最擅長台詞構建劇情的,最有藝術性的導演,隻會想到伍迪-艾倫。
但聯想到這貨的一貫作風,得,人家估計是沒定下來,才會不停的嘗試新的類型。
嗯,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電影嗎,充滿一點變數,多好,也更讓人有挑戰性。
......
萊曼擅長以角色推動故事,前麵已經不止一次強調過這個事實。
這也是為什麼圈內的演員覺得他的戲很捧人的原因。
視角大部分對準角色,能不讓觀眾更為注意嗎。
而進入《白日夢想家》劇組之後,金-凱瑞也真切感受到了萊曼作為導演,掌控劇組、遊刃有餘的實力。
大家原是在法國到處拍,跑到冰島也是到處取景拍攝,還都是實拍,攝影棚裡完成的戲份少之又少,能讓這麼多人的拍攝團隊,不產生什麼混亂和矛盾,光是這一點,就不是一般導演能做到的。
然後,這貨還喜歡時不時的叫上托馬斯、瑞恩等劇組核心成員包括第二天有戲份的演員,一群人一起商討接下來的拍攝,先讓各人心裡有個想法,這樣拍攝就會更順暢。
現如今,已經很少有導演願意這麼做了。
一些人為了保證威嚴,或者本身就不喜歡講戲,通常不會很平等的與演員溝通要如何拍,聽取彆人的意見。他不同,他甚至覺得想法不錯的話,還會專門為演員重新梳理戲份,增改一些演員本身的想法進去。
這在金-凱瑞看來,萊曼的身上有著很旺盛的創作**。
這種創作欲,他倒是在獨立文藝圈裡經常看見。
反倒是越嚴謹的商業電影,其個人思想被磨滅的也就越多。
大家按部就班的拍,按部就班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