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歇會吧。”
幾位演員勉勵點頭,個個疲憊不堪。
路演時間太緊,轉道數日參加宣傳,都是心累身體更累。
紮導拿起報紙,搜尋著《紐約行》的消息。
今兒周五,昨天報收3026萬美金,還算是正常的市場跌幅。
影評人們討論的也很激烈,但觀點沒啥出入,除了挑刺的,依舊好評居多。
翻著報紙,紮導終於看到了萊曼寫的那篇短評。
“......”
說的是結局的問題,依稀記得有人黑他對於結尾那段設計的不足來著......
看著看著,他才發現是一篇反擊的文章?
紮導有些詫異,再看末段,結果笑的急促,猛咳兩聲。
“哈哈。有病就治,就是有病嗎。”
“怎麼?”
貝爾看到紮導突然心情好起來,好奇問道。
“你看,看看這份報紙。”
紮導嘴角上揚,強忍住不失態,一把推過報紙展開,“估計是華納找的幫我們說話的,說的真好。”
貝爾最近也在被黑,接過一瞧,露出笑容道:“就該如此,殺殺那些挑刺的銳氣。”
“文筆犀利,厲害。”紮導也讚道。
......
略微擴大的爭議,讓華納有些省心的推波助瀾,形成對《紐約行》越發火爆的話題度。
隻要控製好這個度,黑料對於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壞事。甚至隱隱約約讓萊曼覺得這裡麵有華納再配合著抹黑,不然也不會這麼快的應對。
隨著第二個周末的到來,已經完全阻止不了《紐約行》的票房繼續起飛。
周五2775萬美金;
次日,票房斬獲3015萬美金;
周日,單日產出3242萬美金。
次周總累積1.96億,北美總票房超過3億。
不管是業內還是一般影迷,都清楚的明白了一件事:《紐約行》恐怕真的會創造一個了不起的市場成績。
12月2日,周一,工作日,《紐約行》第一次出現大幅滑坡——這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聖誕檔期的觀眾購票熱情相當強烈,但熱情來的快,去的也快。
就像《國家寶藏》一般,兩周破2.3億,後麵又上映兩周,可加起來還不到前麵一周的票房高。固然這裡麵有《紐約行》的影響,但電影本身觀眾基數的下降才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如此,《紐約行》連坐兩周的周票房冠軍之後,潛力大減,也能夠單日報收1832萬美金。
12月3日,周二,傳統的院線打折日。
被票價下跌吸引到的觀眾總數有所增加,但票房並沒有多到哪裡去,拿到1876萬美金。
與此同時,院線開始收縮《紐約行》的排片量以及銀幕數量,騰出空間交給新上映的電影作品。
《紐約行》的大盤整個開始慢慢萎縮。
市場如此,畢竟觀眾的觀影熱情不可能一直延續在一部電影身上。
更多已經看過電影的影迷們,唯一在等的可能是電影下畫開始發行的電影DVD。
想要二刷、三刷的話,還是光盤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