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教堂禱告,向神父傾訴,哪怕弗蘭基從來不信耶穌。
神父告訴他,你這麼做,將會徹底迷失,墮入深淵,一切的苦難就交給上帝吧。
弗蘭基呐呐自語,可她沒有求過上帝,她在求我,我是唯一能幫她的人。
當弗蘭基親吻著麥琪,在靜脈注射的藥物裡加上腎上腺素,然後拔掉呼吸係統——這是最快的方式,能少受點痛苦。
當麥琪安靜的閉上眼睛,露出微笑,一切又都平靜下來。
影院裡的觀眾感覺到內心深處仿佛被什麼東西撥動了一下,感性的人瞬間就濕了眼眶。
弗蘭基走了,離開了所有相識人的視線,那一晚之後,他連招呼都沒有打一聲。
仿佛正如神父說的那樣,他這麼做,會背上苦痛,迷失深淵自責的蠕蟲會一絲一絲無時無刻的啃食他的心臟,直至死亡。
電影終於結束了。
幾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女孩子還在忍不住的哭泣,覺得這個結局實在太虐了,另一些觀眾雖然沒這麼大的反應,但是心裡也是塞塞的,有些難受。
當燈光重新亮起來,銀幕卻是黑暗了下去。
貝拉在自己的速記本上寫道:“看看這部名字有些怪的電影《百萬美元寶貝》吧,遇到挫折、困頓、對未來的方向焦灼,就更應該看看。
儘管,電影的色調一點也不溫暖,能給人希望,儘管從頭到尾大部分都是壓抑著的情緒。
有些破敗的拳擊館、時常汗津津的拳手們和傷痕累累的身軀,很沒有美感。
但這就是那些絕大部分平凡的拳擊手,看客們隻有鮮血揮灑在拳台上才會越加發狂的神情也會讓人害怕。
可電影講了很多,包含了更多——夢想、死亡,希望與絕望以及情感和愛。
這些永遠陳舊、說得最多,卻永遠還會有新鮮感的主題,宏大的像整片天空遮蓋一切,又渺小至極,時常漂浮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30歲了,窮苦潦倒還失去了親情的人,但她心底有著對拳擊癡狂的熱愛,一無所有的熱愛,就像電影裡說過的一句旁白——如果拳擊運動中有訣竅的話,那麼這種訣竅就是不停的戰鬥,超越耐力的極限,超越折斷的肋骨、破裂的腎臟和脫落的視網膜,賭上所有,記住,是所有。
女主正是如此的一個人。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她坐在深夜返家空無一人的班車上,城市霓虹像緩緩流動的燈河,可她的眼裡沒有這繁華的一切,隻有旁人看來那麼偏執的一點點熱愛。
電影看完了,可我還在想著這麼一個人。
也再沒有誰像她一樣,把所有的孤獨變成繼續拳擊的努力。
我希望,日後我遇到迷茫,還能看到這部電影。
因為這個30歲的姑娘,會告訴我如何成為一個勇敢而又堅強的人。
《百萬美元寶貝》講的,也比大多數的勵誌故事都要勵誌。
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時代的主角,我們應該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不甘心的,應該是對生活的態度。
要迎麵向上,而不能總是躲避。
因為活著本身,就是在逆流而上。
不斷的前進、前進,一直的前進。
直到fight y ay out(為自己的出路而戰)。
人生不應該宣揚結果論,我們也需要這種《老人與海》的精神。
而電影裡傳遞的強者態度,就是認識到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