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綠巨人》項目已經被環球管理層一致認為無限期的擱置,就算看到,也為時已晚。
隻得長歎一句,可惜。
至於dc部門,則在迷惑自家的蝙蝠俠設定怎麼平白變弱了,這以後要怎麼接著拍?
不過他們也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三部曲之後,才是真正把布魯斯-韋恩困在了一個沼澤裡。
票房、口碑雙豐收之下,是改編工作陷入了僵局,既突破不了三部曲的上限,也不敢去拉低下限,除非重新布局再塑造一個蝙蝠俠出來。
看看《蝙蝠俠大戰超人》裡,本-阿弗萊克被罵的有多慘,難道真的全是更換主角的緣故嗎?
不見得吧。
紮導的這版作品是向著諾蘭三部曲的黑暗風格靠的,可他其實最擅長的是鏡頭,畢竟這廝的繪畫功底很厲害,導演側重點不同,強行去學,可不就學了個四不像。
即使如此,《蝙蝠俠大戰超人》裡的許多場景都極具畫麵感,隻不過有了比較,觀眾沒那麼買賬,外加剪輯方麵,華納管理層又開始微操,才導致的慘案。
與其罵演員,不如說華納太心急搞聯動了,為了什麼宇宙計劃,強行把幾個角色融在一起,也不管觀眾會不會喜歡。
隻能說,諾蘭三部曲帶來的盈利誘惑實在太大,華納根本把持不住。
最後,在韋恩莊園的灰燼上,布魯斯和瑞秋確定關係,新的故事卻也埋下伏筆。
影片結束後,大部分觀眾臉上都還是一副意猶未儘的表情,卻也不吝掌聲鼓勵。
憋了很久的記者也紛紛對著《俠影之謎》劇組進行采訪提問,而諾蘭則是配合的回答。
“諾蘭導演,你為什麼會選擇這樣拍攝蝙蝠俠?”
“聽說這個項目是螢火蟲影業和華納共同出品,那麼這中間的利益分配能詳細的聊聊嗎?”
“克裡斯蒂安-貝爾,你接手這個角色的理由是什麼?”
“……”
記者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導演諾蘭和男主角貝爾身上,其他的如邁克爾-凱恩、連姆-尼森、加裡-奧德曼、摩根-弗裡曼、希裡安-墨菲等人隻吸引了少部分火力。
一旁的萊曼則是跟巴裡-梅耶商量影片的發行工作以及《湖中水怪》的檔期問題。
聽著周圍影評人的議論聲,巴裡-梅耶不禁感歎道:“如果這部電影成功的話,我們可是虧了不少。這樣的王牌項目我們都願意拿出來合作,足見華納的誠意。”
萊曼嗬嗬笑著,心裡卻在想這貨真會給自家公司貼金。
什麼合作不合作的,超級英雄項目是很賺錢,可咱也是擔了很大的風險啊,要是沒把握,我還不一定來摻和呢。
再者,明明是你們怕蝙蝠俠新項目開發工作不好開展,不然早就自己投資開發了?還不是當初《蝙蝠俠與羅賓》把你們賠怕了。
這種鬼話都能說出口,果然是合格的生意人。萊曼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