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這話說得好聽,可承情的多,還是心裡不服的多?
是得獎的人多,還是沒得獎的人多?
不被人指著鼻子罵就不錯了,萊曼沒好氣道:“導演相輕,誰願意隻服從一人?如果隻有我一個評委我也就認了,但這麼多位一起投票,我自覺不能說服彆人也支持我看中的電影。既然不行,何必浪費時間,而且我自己的電影也需要這樣的機會。不去,不去。”
電話那頭,呂克-貝鬆深感無奈。他奉了組委會幾個相交的老前輩委托,信誓旦旦的答應請來萊曼站台——不僅導演需要名氣,電影節也需要名聲很大的導演捧場,不然什麼地區小眾電影節也不會巴巴的邀請國際導演付了高額出場會都要讓人家走一遭。
為什麼?
就衝那些導演的名聲,去了絕對是給電影節長臉、貼金的,你就想想,如果一個電影節什麼有名氣的電影人沒有一個願意參加,誰會認可評選的權威與公正性?
不能得到認可的,純是自嗨罷了。
而萊曼,現在也算是一個電影領域的權威人士了,形象一點的話,就像以前很唬人的掛著一大串頭銜的公知。
看看頭銜,金棕櫚得主、奧斯卡最佳外語小金人得主、拍過全球票房破過七億的賣座電影,更彆提捧出好幾個影帝、影後,難道還不算電影裡的公知一員?
如果不行,這電影公知門檻真高——顯然不可能。
呂克-貝鬆左思右想,然後又給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反正把人給請來當評委才是第一任務。
就想讓萊曼擔任非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總不會拒絕了吧。
嗯,戛納電影節是有主競賽單元和非競賽單元之分的,後者包括導演雙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等等,都是以提拔新人為主,不算太過正式,也就不用萊曼“拋頭露麵”,引人注目。
糾纏至此,萊曼還能說什麼,隻好答應,但也明白自己沒那麼多時間負責先期的評選工作,也是明說不會有太多時間花在這上麵。
呂克-貝鬆滿口答應。
這事定下,萊曼心裡莫名又有了幾分期待。
在他看來,確實是像伊娃說的會很漲臉麵,有種滿足和虛榮感。
萊曼也不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當選評委。
作為一個雙重靈魂,深深刻有原主記憶烙印的人物,萊曼雖然有時玩世不恭的內心瞧不上許多的法國文藝電影,但其實也免不了被主流價值觀感染,還是希望法國電影能變得更好一點。
不然他為什麼花費如此精力投拍更有深度的電影?
一方麵這其實算是一種揚名手段,能提升導演資曆;另一方麵又何嘗不是為了滿足自己電影人的更純粹一點的製作理念,骨子裡就想要扶持這類題材,不讓文藝思維從自己的公司裡徹底消失,大家一起玩商業。
而戛納電影節不管怎麼去質疑,它都是第一等的國際電影盛會,也是法國的電影驕傲。
要知道,地位越高,看的東西越遠。
所以他的遲疑是擔心被罵還有與自己的利益衝突——真當了主辦方評委,還好意思把獎項頒給自家公司的作品?真就不要臉唄。
人活著,還是得珍惜自己的一張臉。
而如果換成不那麼惹人注意的非競賽單元,那就讓萊曼能接受的多了。
這方麵不多言語,反正萊曼的心理路程就是這樣。
掛掉電話,萊曼也沒了性質完成生命的大和諧,反而披件外套跑去書房寫劇本大綱去了。
他要給索菲亞的劇本是一個發生在未來的帶著科幻色彩但本質是一部文藝向的愛情電影。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想不想要一個為你量身定做的戀人?”
愛情總是能讓人解讀出不同的味道,而對某部分人來說,愛太沉重了,沉重到無法接受自己的生活被改變,不想因為承諾而感到束縛、壓抑,不想去擔憂滿足不了愛人所提出的要求,永遠能夠沒有負擔的感受愛情的美好才是他們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