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埃德蒙的讚歎是有道理的。
《無法觸碰》的構思確實巧妙。
或許非法國電影人看到這電影隻會說拍得不錯,足夠優秀,但細究文化背景,就能發現電影的真正野心。
因為影片裡的德瑞斯,也就是那個黑人窮鬼,是一個阿爾及利亞人。
不特彆注意的話,這個身份其實沒什麼。
但要知道,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之間的恩怨史是頗為複雜的,這個問題一旦沒說好,極容易引發觀眾抵製。
或者說,《無法觸碰》輕喜劇的外殼下,是一部跨越種族、國家、膚色,甚至是以客觀的立場看待曆史和仇恨,直接拔高到了包容一切的博大胸襟,然後用非常閒適同時非常動情的手法呈現出來。
它的評分一直很高,甚至在法國電影史上排名靠前是有原因的。
一部摻雜諸多不好講述的因素,卻能聰明的表達,無疑是一種智慧。
1830年,法國以外交為理由強占了阿爾及利亞地中海沿岸最富饒的一塊;
1905年,法國基本完成對阿爾及利亞這個地區的占領;
到了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支持同盟國,支援法國自由武裝戰鬥;
二戰結束,阿爾及利亞獨立思想濃鬱,戴高樂政府開拔軍隊鎮壓;
1962年,阿爾及利亞宣布獨立。
是以,這兩個地方的關係應該是法國花了75年殖民阿爾及利亞然後失敗了。
這中間的慘烈程度是國與國之間的仇恨,直到現在,阿爾及利亞都喜歡建造三葉塔——他們的建築象征,來講述那段曆史。
但,如果隻是這樣,兩者隻是互相敵視而已。
可情況其實還要複雜一點。
後世,很多人都感歎法國軍隊怎麼養了這麼多黑人?並懷疑是雇傭軍形式。
但其實,那些黑人大部分都是阿爾及利亞人或者與法國的混血後裔。
因為那段殖民曆史,兩國的融合程度非常高。
現在的法國,大約有7成以上的混血人口,都是阿爾及利亞黑人以及後裔,很多都是殖民時期就被迫留在法國,然後就這麼一直紮根下來。
像齊達內,馬賽的驕傲,他也是阿爾及利亞人。
是以,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之間的關係非常之複雜,既仇視、又認可,而且隻要移民,第一選擇永遠是法國。
與此同時,法國人普遍怎麼看待阿國人呢?
一般而言,大部分法國人覺得那是海外領土然後丟了,是當作恥辱的,他們還把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日定為國難日,足以可見民眾和政府的想法。
這種主人的思維,讓很多法國人潛意識裡瞧不起阿國人。
對他們的待遇福利與本地居民也是天差地彆,更彆提社會尊重了,根本沒那回事。
是以,埃德蒙才覺得萊曼很有思想。
平等這東西,說了這麼多年,社會真正平等了嗎?
並沒有,但不妨礙萊曼作為電影人這樣講出來,還是用最精妙的貴族和黑人幫傭的形式去倡導、理順尊重。
而且還是用抖包袱的輕鬆劇情,笑著讓人們接受類似的說教。
這一點,很難,也難怪需要許多時間構思、完善。
——好吧,埃德蒙想得越發多了。
但這隻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這麼幾日準備,萊曼也逐漸理清了這部的拍攝思路,跟埃德蒙聊起,有許多方向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