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螢火蟲的發展很快,很順,但有個擔憂一直藏在約瑟夫的心裡——一旦公司的製作業務不再亮眼,那該如何?
好萊塢從不缺少突然冒頭的製片廠,但都不長久,不是被收購,就是破產,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它們失敗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沒有龐大的從上至下深度挖掘的發行體係以及充足的資金作為後盾。
資金就不說了,沒錢搞不起電影業。
那麼發行體係又是如何理解?能簡單的做到院線發行就夠了嗎?簡單的涉足線下?
當然沒這麼簡單。
發行模式多次提到過,快與慢兩種方式。
快,各大製片廠都在玩,找個合適的檔期推到影院,以最快的速度打響熱度、賺取票房的同時,準備版權開發、授權周邊;
慢,就是影展路線,對電影質量要求很高,特指文藝題材。
而整個發行體係,又分幾個等級與各家底蘊。
第一自然是院線,但能從院線拿到多大的支持很重要,此刻螢火蟲和獅門都在這上麵吃虧,單獨發行擠不進暑期、聖誕,交給彆人,又意味著割肉;
第二,dvd、原聲大碟等音像製品,這之中索尼渠道最深,實力雄厚;
第三付費點播,以各大電視網為主,好幾家較強勢,沒看出特彆冒頭的;
第四二輪播放,買方還是電視台,不過是用來充實影片選擇的,價值不高,主要放映老片;
第五,是流媒體以及酒店等授權形式的點映,網飛已經起飛,占了最多的市場份額,正按著其他同類型網上播放平台暴揍;
第六,形象衍生品,孩之寶是渠道份額最大的。
一部賣座的院線電影,一層層的玩下來,才是產出的全部收益。
可尷尬的是,絕大部分製片廠都做不到這麼完整的開發流程,哪怕項目本身確實受到觀眾喜歡,像螢火蟲和獅門已經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依舊困於底蘊不足。
直接在第一層就得不到最優的資源,後續自然挖掘不了項目最大價值。
一次次的累積下來,損失當然大。
因為根本沒有那份實力做到版權周邊的深度開發,很多時候,同樣價值的項目,五大能賺2個億,螢火蟲最多賺到15億,這也是限製獨立製片廠無法真正強大起來的最根本原因。
這世上又不止萊曼一個導演拍電影厲害。
雖然靠著開發優秀、票房爆款的作品賺到了錢,但有著很大的隱患。
就像夢工廠被拆分、收購了一樣,你成功了10個項目,隻要連續失敗幾次或者賠了一部大作,血虧的那種,一下就能掏空曾經10部的積累。
因為夢工廠同樣玩不了深度開發,很多利潤都被五大賺走了,但偶然失利的時候,卻是夢工廠一個人承擔。
換句話說,有錢大家賺,有坑夢工廠自個填。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調侃邁克爾-貝一部《逃離克隆島》把夢工廠搞破產了,夢工廠的資金當然不至於支撐不起一次的失敗,大不了抵押版權借貸嗎,漫威都能貸個4、5億,那時候的夢工廠難道貸不出?
但有些東西加起來,還要算上運營成本,夢工廠的股東們突然不想玩了。
而萊曼現在提出的計劃厲害在何處?
因為能真正觸及螢火蟲的不足之處,能完善發行結構,深度下沉渠道。
有些電影的版權價值不夠高,但對漫威這種漫畫起家的公司來說,那就不同了。
哪怕衍生品不受歡迎,反哺到漫威娛樂的其他部門,炒熱漫畫都是好的。
再者,漫威有自己的玩具廠、售貨門店,隻不過數量太少,集中於洛杉磯、紐約等繁華城市。
也就是說,如果萊曼的計劃成功,真的使得角色的人氣疊加互補,肯定會擴大形象價值,然後流入整個的發行體係,源源不斷的創造利潤,形成根深蒂固的龐大資金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