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象征著學院榮譽的小金人舉過頭頂,全場掌聲四起,電視機前收看直播的喜歡他的影迷更是陷入瘋狂。
就連維係現場情況、abc廣播公司的主持人都在攝像機前大喊:“結束了,《第九區》、萊曼-拉斯特導演才是最後的大贏家,他和他的作品當之無愧!”
現場大熒幕上,是萊曼的麵部特寫。
他從上台之後,表情就有些古怪。
像喜悅?像驚喜?像激動?
好像都不全是,作為一個導演,除了希望贏得觀眾們的支持肯定,他曾經也想過拿到電影節等有影響力評選的大獎,但真的踏入名利場之後,那些齷齪、不公仿佛給獎項劃上了幾道不光彩的痕跡,沒那麼完美了。
要不是奧斯卡有些價值,說不定他早不參加這樣的遊戲了。
當然,不能踩一捧一,戛納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隻不過那裡對他溫暖太多,有主場濾鏡,放大了好的一麵。
所以當這樣的榮譽真的冠到他頭上,他發現自己並沒能那麼無動於衷,仿佛沒發生過。
呈現在影迷眼裡,萊曼就很有風範,穩穩當當的站在台上,雖然獲獎感言套路了些,誇讚全劇組什麼的,但是非常從容,彷佛小金人是他應得的,突出一個自信、意氣風發。
隻有他自己知道,他的身體失去了一些控製,腦子也有些混沌。
去到後台,刻上名字,接受記者囉嗦的采訪,卻也見證了今晚的一切。
等到走完流程,相熟的人裡,托馬斯是第一個衝上去抱住萊曼的,這個曾經懷揣著電影夢,對其他工作不是很上心的攝像,一路走來,越加成熟,但當初能踏入行業門檻,都是因為萊曼。
所以萊曼的風光,就是他的風光,激動jpg。
瑞恩沒來,緊隨其後的才是伊娃。
她本想第一個擁抱的,但奈何沒跑過托馬斯,誰知道這麼一個大男人如此興奮,她還穿著高跟鞋,想走快一點都得注意。
再旁邊,還有同樣抱走演員類最高大獎的愛德華-諾頓,為萊曼高興的陀螺,以及劇組的幕後工作者
而他們的歡喜也襯托著丹尼-鮑爾的疲憊。
頒獎結束後,走出場館的刹那,回望著可望不可及的領獎台,這位導演搖頭歎了歎氣。
本以為會是一個美好的夜晚,結果美好全是彆人的但,沒有失敗者,哪來的勝利?
輸了就是輸了,雖然有些不甘,畢竟,他的年紀還能支撐自己拍多少戲呢?
片場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對身體衰老的人尤其不友好。
隔了一段距離,丹尼-鮑爾看見了萊曼,作為前輩,理性上,他應該像斯皮爾伯格一樣獻上恭喜,有風度些,但他卻不想過去。
可能是歡樂的海洋裡容不下一個興致缺缺、畫風不對的人,但也可能是他的性格沒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