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費奇是一個做事前喜歡做好充足準備,甚至做好過度準備的人,尤其是他接觸到的漫威宇宙項目,一直以來都麵臨著滿足漫畫黨的同時不讓路人無感的改編困難,所以更需要他在項目進入執行階段之前有充足、方麵方麵的考量。這也是他作為一個不算最懂漫威也不算最懂製片,但卻是最滿足兩個條件交界的經理人。
羅伯特-艾格前世就評價稱,“凱文定義了新時代的超級英雄,擴展了他們的相關性――為電影敘事設定了一個新標準。這種創意上的成功絕不是偶然;這是天賦、視野的結晶――在漫威影業,創造的功臣是斯坦-李,擴展的功臣是凱文-費奇。”
未來,索尼的小蜘蛛加入漫威宇宙後,當家人也公開盛讚:“他沒有電影裡的那些超人能力,但我懷疑他擁有蜘蛛般的感應力。這可能才是他每次都能切中市場的關鍵。”
而在萊曼看來,凱文除了是以粉絲的視角、商人的成熟擔任了漫威的改編工作,但他個人生涯之所以這麼成功,跟他的工作態度和努力也分不開。
很簡單。
任誰每天在操勞具體項目時,還不忘為了後續的計劃苦思冥想如何滿足觀眾,又如何不能成功呢。
就萊曼自己看到的,在拍攝《複聯》的期間,他都要抽出時間跟編劇們討論第二階段的劇本、討論角色、討論戲份的安排。
不用懷疑。由於漫威電影宇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性,再加上一年上映三部電影的決策,每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都要考慮好後續作品的相關設定,不然連續性上早就出問題了。
拿《雷神2》來說。
時間線的設定是紐約大戰之後,托爾押送著洛基返回神域,然後引入天宮進行定審。
眾所周知,一部合格的商業大片是需要矛盾點的,更通俗一點,你得讓主角有衝突、表現的環境。
為了安排合理的“衝突”,漫威影業的人在協助拍攝《複聯》的那些時間早就過了許多場討論會議,才決定加入一個反派馬勒基斯。
有了反派就行了嗎?不夠,還有融入漫威已有的武力體係。
什麼叫漫威已有的?都按照漫畫來,武力值太誇張,根本不好拍,有些角色容易打醬油。
削弱了,才能讓大家都有特定表現的鏡頭。
這是漫畫黨喜歡吐槽的點,卻是漫威在全球賣爆的改動基礎。
要是按漫畫的劃分,什麼地表級、宇宙級、天神級、單體宇宙級、多元宇宙級、全能宇宙級......每個等級之間還如同鴻溝,戲劇性反而不好安排。
舉個例子,你綠巨人都能在宇宙級和創世神級彆徘徊了,一個打一千個馬克初創係列的鋼鐵俠也不是做不到,有必要抱團?
大象需要跟螞蟻站在一起?
這就跟玩遊戲一樣,角色間的平衡性最好相對一點,為此,給漫威角色加上限製或者削弱降格才是凱文最付出心血的地方。
在他和他的團隊拿出的劇本裡,絕不會出現無敵的人物,且總有打敗的弱點。
回到《雷神2》。
馬勒基斯初次登場於《雷神》第344期,在有具體形象基礎的情況下,他保留了黑暗精靈首領、黑暗世界瓦特阿爾海姆君主的設定,順利引出九大世界概念,但武力上,下降到一般宇宙級,並設置一個外部原因,展開了劇情。
外部原因是什麼?以太粒子。
至於為什麼外星域與地球的聯係這麼大、為了給雷神的女友加戲有些強行的段落,在托爾、洛基的聯手下,都是可以忽略的小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