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賺錢了會開心,事業心帶來的成就才是讓他頗為開懷的助推器。
“乾杯。”
熱烈慶賀一番。
直到夜深,回到家裡,在書房寫點東西也是在情緒激昂的狀態下乾的。
過去的一年,公司各項業務及財源結構更合理的比重,令他自己都有些始料未及,漫威的品牌附加足夠給力,但為了好好利用和拍好每一個項目也是很多人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努力才得到。
臨到睡前,他才壓製住嗨到極點的心情,躺在頂層豪宅的大床上沉沉睡去。
“boss。”
第二天中午,萊曼來到公司就被梅斯喊住。
“什麼事?”
“利亞姆總裁找您,他在辦公室。”
“哦。”
外麵的影市,《銀河護衛隊》的曲線一如既往的穩定,大有超過《美隊2》的票房,成為漫威第二的收益大作,有關的討論雖然隨著觀影人氣的消耗熱度慢慢降了下來,但對圈內還說還是很讓人震驚。
沒辦法,三流角色改編比美隊、雷神那樣的大熱續作還火,確實有些沒道理,但誰讓觀眾就欣賞星爵小隊懷舊、幽默、不著調的風格呢。
最多能稱一句市場選擇的勝利……
“當然,這也是藍蝶的工作做得好。”
他看著抱著文件的利亞姆笑道。
“哈哈,是大家的功勞……”
利亞姆擺好文件,兩人忙完統籌方麵的正事,他又道:“我聽到了個有些震撼的消息,與我們無關,不過……有些可惜就是了。”言語間,利亞姆有些羨豔。
“嗯?”
“有可靠消息,喬治-盧卡斯有退休的想法,他也有出售盧卡斯影業的意思,但買家進駐的太快了。”利亞姆說道,“他根本沒考慮其他人,隻願意交給迪斯尼打理那些財產。”
“確實是一件大事。”
萊曼有些意外,但也不算意外,隻是沒想到高層間的私人感情還是影響到了這樁收購案。
“年齡到了,又不想讓自己的心血被浪費,交給迪斯尼確實是一個較為不錯的選擇。”
“是啊,我昨晚才知道,羅伯特-艾格去年5月就此事跟盧卡斯洽談了。瞞得太死了。”
“那你現在怎麼知道了?”
“因為今年4月的星戰主題公園開幕式的操辦方是迪斯尼,再加上喬治-盧卡斯都67歲了,05年《西斯的複仇》上映後,就有透露過不想再接拍商業電影的想法,老板,你知道的,這麼大的事,想要探尋總會有一點風聲。”
“羅伯特能搞定?他在迪斯尼可沒那位皇帝的能量。”前世隻聽說過這樁收購案,此時親身見證,倒是讓萊曼有些好奇各類細節。
“誰讓他是猶太裔呢?放下工作,他也跟喬治-盧卡斯和一眾猶太大佬很熟。”
利亞姆苦笑:“說實話,我也隻是覺得迪斯尼能談成的可能性很高。話事的喬治-盧卡斯願意點頭,迪斯尼本身的產銷網絡又擺在那,不會冷落星戰,再加上工業光魔分出去的皮克斯被收購後在迪斯尼的超然地位,還有什麼不可能。”
“好吧,那確實有些可惜,凱文也是星戰迷,要是我們能拿下,說不定新的三部曲會在我們手上誕生也說不定。”
“是啊,這可是星戰,最具影響力的聚寶盆……”作為發行人員,利亞姆著實眼紅。
“不過喬治導演再欣賞羅伯特的管理,這筆交易也不便宜。”利亞姆接著補充,“他是想安穩點退休但又不想星戰就此埋沒,方方麵麵的拉鋸斷然不會輕鬆。”
“所以他們去年5月開始秘密接觸,現在才有了些明確的進展不是嗎?”萊曼雖然也覺得入手星戰怎麼都能賺,但人家並沒有開放競爭,所以也沒什麼彆的心思,反正他有漫威了。
“接下來就是奧斯卡了,我們的電影有希望嗎?”
“有些難,提名好弄,大獎的風向還是多變。”
“能嘗試就嘗試,但彆耗費太多代價。”
“放心,boss。”
羅伯特-艾格從來都是位風度翩翩的職業經理人,不然也不會讓人打趣叫做“微笑的米老鼠”。
可打趣歸打趣,人家可不是全靠關係做到那一步。
2012年初,羅伯特閒下來總會打開放映機看一遍《星球大戰》的電影。
當然,他以前就看過,但這次他邊看還邊做了記錄。
此時,迪士尼與盧卡斯電影公司的談判已經不知過了許多工作,花了他許多心思。
但為了這樁收購案中最核心的基於對“星戰”ip的評估,才是讓他不斷翻看電影的原因。
就如大家所想的那樣,電影創作從來都存在一個主觀評定。
片庫、產權值錢,但具體值多少錢卻是個未知數。
就好似奈飛不願溢價導致3000部電影下架有所損失一樣,迪斯尼肯定也不願“溢價太多”拿下盧卡斯影業,否則就變成他們用資源幫彆人打工、孵化項目。
在這個過程裡,作為促成收購的一方,羅伯特需要特彆了解星戰這一知識產權的價值——具體點,乾脆就是買了它還可以拿著這個名頭開發出多少《星戰》續集,具體投入與收益幾何。
但這時候就有人說了:任何一個資深星戰迷都知道,《星戰》應該有九部,現在拍了6部,當然還剩3部(這個說法,在17年之前盧卡斯一直沒否定,也是很多星戰迷相信的數字)。
可迪士尼不這麼想,他們煩心的是為這個虛構的世界估價?而不是單一的以電影數量計算。
譬如,它已出鏡的角色形象又價值幾何呢?隻用玩具銷量擬定合不合適?
產權收購這種事說起來簡單,但實操起來卻各種麻煩,很多東西都要談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地步。
但偏偏價值又很難界定,有些人覺得它值100億,有些人覺得它撐死了30億,難得就是這個。
一部電影再沒接受過觀眾市場的認定,誰都不能保障它一定能賺多少錢,這也是影視行業充滿魔力的一點。
在這個行業裡,永遠都不缺少以小博大的奇跡抑或是高投入低產出連褲子都賠掉的笑話。
所以,那麼幾個月,迪斯尼的高層一直在為這個做功課。
他們把1977年的《新希望》到05年《西斯的反擊》這20幾年的星戰的各類數據錄進一個專門的數據庫,詳細列出了居住在《星戰》宇宙中的上千個行星裡的17000個人物,背景線跨越20000年。
為了幫助迪士尼消化這個龐大的宇宙並作出合理的收購協議,盧卡斯還為迪士尼提供了一個向導,?巴勃羅-伊達爾戈,一位《星戰》影迷協會的創始人,現任盧卡斯電影公司的品牌經理。
而這麼一次很認真且沒什麼讓步的交易,哪怕較為艱辛,也正合羅伯特-艾格對於迪士尼的規劃。
從他接過邁克爾-艾斯納的位置以來,他就一直就力於尋找能夠憑借給予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來確保迪士尼未來的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形象產權。
跟很多傳統製片廠不一樣,也跟曾經的動畫王國的經營路線也有所不同,這是基於互聯網的普及而確立的一條更好、更能成功的路。
在這一點上,羅伯特本就是迪斯尼的救世主。
縱觀他的戰略,也不難理解,無非是打造“迷你迪斯尼”,如皮克斯和現在盯上的盧卡斯以及很是覺得錯過的漫威,都是他執行層麵可以驅動迪士尼有所特色的經營係統——以電影、電視為主,輔以主題公園、玩具以及其他所有基於版權的開發業務,多向性經營,一魚多吃。
相比較羅伯特的商業思維,被需求的一方喬治大爺的需求則更為情緒化,他老了,精力不再,不得不退休並遠離他所創造的虛擬世界——但他不希望任何人毀了它。
“我還從沒這麼有錢過呢,”盧卡斯經常這麼說,“我就是個乾電影的,我所賺的錢的絕大部分都是用來保證我不斷在電影上的創新。”
這的確是他的心聲,不然早20年他就可以賣掉工作室,成為導演界財富自由坐享分成的那批人。
以前唱片業還繁榮的時候,有“一首經典派對餘生”的說法,電影這種豐富觀眾娛樂生活的領域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個有點權勢的小富豪對於一個大導來說實在簡單,也是最不需要刻意追求的一類目標。
但對盧卡斯這種從傳統大片場走過來的導演,他顯然更為鋒銳。
跟卡梅隆一樣,年輕、初掌導筒的盧卡斯在《thx-1138》一片上的失敗經曆非常慘痛。
華納不僅從他手中奪走了該片並對其做了重新剪輯,完全剝奪了他對“想法”變成影像的創作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