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的這些配樂剛才已經聽過了,你不滿意。”
“這個配樂不適合做開頭配樂,肯定有更好的。”
“這個片段有點意味不明,看著覺得彆扭。”
“這段好像還不錯,但似乎又用力過猛了。”
日複一日的閱覽,精簡,搭配,修改之中,同年12月,電影的一切工作終於籌備完成,可以準備上映了!
薄以漸敲定元旦公映。
但在公映之前,他先舉辦了一場首映禮,首映禮被安排在十二月的末尾,邀請了諸多知名導演及記者,以及部分幸運觀眾共同觀看。
兩個小時的時長。
中途除了電影的聲音之外,沒有一點雜音。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起立。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電影吸引了,一雙雙眼睛,就像被無形的膠水沾在了熒幕上,轉也不轉,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或意外的畫麵!
他們進入了電影。
進入了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不再隻是一個發生在熒幕之中的故事,它從薄以漸的心裡走上熒幕,又從熒幕上走下來,一路走到觀眾的心中。
時間在流淌,故事在前進。
當故事中的主角終於迎來屬於他們的美好結局的時候,觀看的眾人也仿佛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美好結局。
濃濃的滿足自他們心臟溢出。
他們正想起立鼓掌,熒幕突然黑屏。
黑屏之上,薄以漸在拍攝過程中畫下的一幅幅精致畫麵幻燈片一樣出現。
同時間,旋律響起,虞生微的《點點滴滴》輕緩響起。
熒幕的角落,長長的片尾名單也開始播放。
等到最後的最後,片尾名單結束了,歌曲結束了,精致的畫也結束了。
機械的打字音響起,一行白字出現在熒幕上方。
“這是電影的點點滴滴,這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是我們的點點滴滴。”
隨後,畫麵閃現,那是電影的拍攝現場,薄以漸和虞生微正對著鏡頭,比了個“OK”的手勢,一同笑道:“耶,我們做到了!”
全場起立,集體鼓掌,將熱烈的掌聲送給導演、演員,每個辛苦工作的工作人員。
感謝你們,將這精彩的故事帶給我們!
***
首映禮結束以後,關於《告白》的消息陸陸續續出現網絡之上。
首先是以郭長信、文載、管樂語為首的諸多導演的共同出聲,盛讚《告白》。
管樂語:“足夠尊重觀影者的一部影片。”
文載:“導演,演員,故事,無一不精。”
郭長信最直接:“@薄以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新片可以的。”
緊接著,首映禮受邀記者們也不甘示弱,紛紛把自己連夜趕出來的文稿發上自家平台,其中,業內最權威的三家用這樣的標題來形容薄以漸的首映禮:
電影MOB:《這就是我們應該看到的電影》
千禧日報:《影片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三分鐘》
新鮮度廚房:《拍這樣的電影,沒有勇氣真不行》
其後,三家媒體按照慣例為影片打分,《告白》平均分高達9.0,而此前在三家雜誌平均分到達9.0以上的影片,無一不是盛極一時,話題度與藝術度並駕齊驅的經典電影!
大導及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
幾乎這天的晚些時候,網上就掀起了一股關於《告白》熱議,有人說好,有人說壞,說好的相信大導演和專業媒體,說壞的人中,反而有些是《十二魔方》的受害者,有些是薄以漸和虞生微的粉絲。
兩人的粉絲也是殫精竭慮,生怕現在網上的一片大好聲音全來自媒體捧殺,萬一到時上映,不儘如人意,這不就大事不好了?
無論如何,有人battle,就有熱度。
一周之後,新年元旦。
電影在萬眾矚目之間登上原先。
上映三天,一騎絕塵席卷十億票房。
《告白》爆了!
***
紛紛擾擾轟轟烈烈,電影還在放映。
正當風口浪尖,作為導演和演員的薄以漸和虞生微則避開了人群,呆在屬於自己的空間中。
大紅的垂幕虛虛垂下,紅絨的椅子空空佇立。
薄以漸和虞生微坐在放映廳最中間的兩個位置上。
手牽著手,肩並著肩。
他們的目光看向大屏幕,大屏幕上,正出現影片的開頭。
熟悉的開頭閉著眼睛也能勾畫,熟悉的曲子不用旋律也能哼唱。
薄以漸指著電影,對虞生微說:“這是我們的故事,現在故事結束了。”
他接著從口袋裡拿出個紅絨盒子,打開來,將其展現在虞生微麵前,微微笑道:“願意和我寫新的故事嗎?”
虞生微低下頭,看著盒中戒指。
那細密的閃,是天空的星,是心中的光。
他抬起手,小心的、仔細的、珍而重之地,讓薄以漸把戒指套入他的指尖。
他們親吻戒指,親吻彼此。
“我願意。”
一聲答應,是一生不變的告白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