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琉哈氏是覺得有錢使得鬼推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沒有誰會跟錢過不去,尤其雲貴被圍多時,很多做買賣的出不來,連帶周邊那些專門送貨的擔夫,趕車的車夫都沒了生計。
這都是普通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們沒有收入,一家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如果冒點險就能送青花料出來,換些銀錢,他們自然是樂意的。
不要小看這些百姓,他們平日跟雜草一樣不起眼,卻最是充滿韌性,無論如何都會儘力掙出一條活路來。
康熙卻比萬琉哈氏想得更多,雲貴久攻不下,就是因為易守難攻。
山多,山路崎嶇複雜,給將士們帶來極大的麻煩。
攻不下,隻能圍,卻得熬著,也不知道要熬多久。
如果能跟裡頭的人來個裡應外合,那就不一樣了。
有人願意送青花料出來,接觸後會不會願意帶路,甚至願意從裡麵配合?
百姓不願意出頭,是為了一家老小,如果給了他們承諾,隻要拿下叛軍,雲貴就能恢複跟以往一樣,甚至能免稅三年。
能恢複到以往平靜的日子,百姓想必很難拒絕。
青花料這個,真是個相當不錯的突破之處。
讓人假扮商人去接觸百姓,也不會引來太大的注意。
之前康熙曾想過用偽裝商人進雲貴之地的法子,卻總缺了一點。
一個商人千裡迢迢跑去雲貴,要是沒想采買當地才有的東西,那就太可疑了。
幾個心腹大臣也給了不少建議,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
他都能懷疑的,雲貴那邊自然也會,要萬無一失才行。
不然打草驚蛇,下一回再用這個法子就不行了。
康熙越想越是覺得可行,唇邊的笑意越發深了,再次喃喃重複道“確實是個好辦法,若是成了,你這是大功一件了!
萬琉哈氏聽得滿臉茫然,她剛才說的是買青花料吧,怎麼就成功勞了?
她一頭霧水的樣子,讓康熙哈哈大笑,伸手摸了摸萬琉哈氏的臉頰道∶“好了,朕要召群臣商議,回頭成了,多少青花料都讓人給你送來!
李德全一聽,早就派腿腳利索的太監去請幾位內閣重臣去禦書房商議了。
索額圖和明珠早朝的時候站在最前麵,走的時候也是最早走的。
所以李德全派人趕到的時候,他們的馬車都到家門口了。
真是過家門不能入,兩人隻能讓馬車掉頭回去。
其餘幾位大臣正埋頭苦乾編號的事,李光地也被戶部尚書拉著不讓走,過來幫忙。
李光地在回京的路上聽說編號的事,如今細一聽,隻覺得是個極好的法子。
探子想隨意混進來是不可能的,哪怕將領想讓自家人冒名頂替也很難,吃空餉那就更不容易了。
可以說是一箭三雕,也不知道哪個鬼才想出來的辦法。
戶部尚書看著四周無人,跟李光地關係還算不錯,就小聲告訴他道∶“聽聞是宮裡那位定嬪娘娘想出來的。”
當然,戶部尚書更覺得是定嬪說了什麼,叫康熙靈光一閃想到用阿拉伯數字。
不過康熙是個厚道人,也沒居功,對外隻說是定嬪建議的了,實在是很寵這位娘娘了,給她帶來了極好的名聲。
李光地對這位定嬪很陌生,但是戶部尚書提到她的親阿瑪,立刻就想起來了。
畢竟拖爾弼確實是個奇人,在京城這邊的友人和同僚的藏書都借閱過了,於是開始伸手向其他外派的官員,可以說是借了個遍。
甚至還會厚臉皮寫信給不少曾經見過麵,說過幾句話的人。
李光地跟拖爾弼就是在京城述職的時候偶遇過兩次,打過招呼,再多就沒了,還是收到了他的信箋,想要借書。
天知道李光地當時在福建,這拖爾弼的信箋裡還提到路費他全出,要的也不是原本,譽抄本就行了。
愛書到這個地步,叫李光地的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刻了。
所以拖爾弼的女兒想必也是個博覽群書之人,聽見康熙偶爾提起,就想到解決之法了。
若果不是女兒身,想來這位定嬪指不定也能進內閣來!
康熙愛才,必然不會錯過這樣的鬼才的!
戶部尚書之前跟拖爾弼沒打過幾次交道,卻也被借過書,聽李光地一說,也覺得拖爾弼的女兒想必跟他一樣愛書。
家裡頭那些藏書,恐怕父女兩個都看過了。
若是如此,萬琉哈氏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也不意外。
兩人正說著話,那邊索額圖和明珠就回來了,他們不由納悶。
得知是康熙召見要商議要事,李光地心想皇上下朝後不會又去了重華宮吧?
那位定嬪娘娘,這次又要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驚喜?
康熙這次沒耽擱多久,很快就趕到禦書房,開門見山把雲貴運送青花料出來,打算裡應外合的事說了。
內閣的幾個大臣心裡也不住點頭,他們之前也提議過不少雲貴的特產,卻都不太適合。
一是這些土特產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壞了。
二是雲貴圍困,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挖光了,想買也得有才行,更不好跟百姓們搶果腹的食物。
不然他們這邊出錢要買,那邊真有人賣,就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反倒讓百姓離心。
李光地第一個表示讚同,隻覺得這個辦法簡直妙極了!
青花料其實在雲貴、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有,然而雲貴產出的青花料確實是最好的。
如果萬琉哈氏在,那麼就會說,因為青花料裡麵含了天然鈷土礦,燒製後會呈現青藍色。
而雲貴的青花料裡麵,鈷土礦的含量是最高的,所以顏色會更鮮豔漂亮一些。
商人的老母親後年大壽,想要做出壽紋花樣,顏色最好看的青花瓷,特地跑去雲貴想要更好的青花料,這就說得通了。
能有這樣大手筆,隻為了給母親送收禮的商人,會乾裡迢迢跑去雲貴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也就不會引起彆人的懷疑。
彆人隻會覺得這商人是錢多燒手了,也會認為他對老母親一片孝心。
不管如何,純孝之人還能讓人減輕戒心。
這樣的商人帶著商隊過去就合情合理,出高價收青花料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跟雲貴的百姓接觸,那就更沒毛病了。
商人四處打點一番,要進去雲貴確實不是難事,跟百姓接觸後用金錢打動對方裡外配合也更容易了。
當地百姓對山路熟悉,有他們親自帶路,那麼能繞開城門進去也不是難事了。
李光地越想越妙,恨不能康熙立刻選上這麼一個商人過去。
但是問題就來了,選誰來假裝這個商人?
索額圖和明珠都覺得這個辦法極好,卻也得有個適合的人才行。
這個人要懂得做買賣,不然閒談幾句就要露餡了。
另外這人還得熟悉青花瓷,對青花料也是如此。
不然他一問三不知,跑過去收青花料隻讓底下人出麵,那本人為何要去,直接讓下屬去不就好了
如果本人出麵,那他對青花料一竅不通,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綻來。
派遣朝廷官員去是不行的,一來可能眼熟,被人認出來。二來他們對青花瓷未必有那麼了解,更彆提是青花料了。
如果派商人去,怎麼知道這商人不會中途倒戈,或者不留神走漏了風聲?
思來想去,臣子們商議了很久,都沒能推舉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最後竟是李德全小心翼翼提出了一個人,正是經手青花瓷的皇商林潤。
內務府的瓷窯出的瓷器,最好的自然是送到宮裡,先給康熙,他留下一部分,剩下的賞給後宮嬪妃或者朝中大臣。
次一些的總不能堆在庫房裡,宮裡也不需要那麼多,就交給皇商在宮外做買賣。
這樣皇商能掙錢,次等的瓷器不會浪費還占地方,內務府也能收回部分本錢,實在皆大歡喜。
那麼多商人卻選了林潤,就在於他的身份不一樣。
如今八旗子弟不能種田不能經商,隻能拿朝廷給的祿米,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要是武藝超群還能從軍,軍功帶來的功績和賞賜自然能過得很好。
不擅長武藝的,就隻能另謀生路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八旗子弟就想到一個辦法,收乾兒子,或者培養下屬,簽賣身契,然後讓他們出麵來經商。
而且八旗子弟是不用交稅的,這就讓很多商人願意來依附。
當乾兒子算什麼,當真孫子都無所謂,隻要利益足夠大就行了。
哪怕利潤是五五或者四六分,但是不用交稅,這就相當可觀。
林潤的父親當年就是帶著家族跟了一位地位不低的八旗子弟,買賣是越做越大,林家原本就是做瓷窯的,對青花瓷尤為熟悉。
索性這位八旗子弟搭了內務府這條線,讓林家賺了個盆滿缽滿,甚至成為了皇商。
林潤的父親年紀大了,這事就落在林潤身上。
雖然他才剛過而立之年,做買賣的手段卻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尤其他對青花瓷的熱愛也更甚於他的父親,對朝廷更是忠心耿耿,又有賣身契在,背叛是不可能的,派林潤過去是再適合不過了。
康熙派人把林潤叫進宮裡來見了一麵,林潤長得跟他想象中不一樣,很多商人白白胖胖,林潤卻高挑瘦削,甚至帶著幾分書卷氣。
說他是個商人,更像是個文弱書生。
起初康熙問話的時候隻覺得林潤平平無奇,人是規矩的,回話也謹慎。
但是等康熙談起青花瓷,隻道雲貴可能有更好的青花料,需要林潤走一趟的時候。
好家夥,林潤雙眼一亮,馬上滔滔不絕,文采飛揚,把康熙上上下下誇了一遍也不帶一個詞重複的。
康熙想到萬琉哈氏書架上那本書,都開始懷疑寫的會不會是林家人,怎麼那麼會誇人了?
尤其林潤脫口而來,誇得都不帶臉紅喘氣,實在熟練極了,然而那表情和眼神又十分真誠,叫康熙都挑不出錯來。
不過他確實對青花瓷相當熟悉,對青花料也是如此。
聽康熙形容一番,林潤沉吟片刻就道∶“之前有人送來幾樣青花料,顏色明麗不少。草民看中了其中一種,聽聞是雲貴的宣威所出,草民正打算走一趟,如今正好。”
正好帶著任務去,林潤這商隊原本打算請的護衛都能省了,還能功勞回來,那就更劃算了。
康熙聽著發現林潤不愧是商人,在省錢方麵是不餘遺力。
不過林潤說得坦坦蕩蕩的,康熙也沒為難他,大手一揮就準了。
康熙派人安排了護衛,讓林潤事不宜遲,明天就出發。
林潤巴不得今天就能出發,麻溜行禮後就回去收拾了。
像他這樣經常走南跑北做買賣的商人,在京城呆著的時間就不長,倒是也不大惹人懷疑。
林潤得了康熙的密令,對外還是用的那一套理由,就是林老夫人大壽。
也是巧,林老夫人正是明年春天的時候大壽,更叫人不會懷疑了。
當然這是用來糊弄外行人的,同行們可不好忽悠。
林潤就私下隱晦暗示宮裡娘娘對如今的青花瓷顏色不太滿意,內務府就讓他這個負責青花瓷的皇商往外走走,看有沒合適的青花料送進宮。
言下之意,要是找到,那是大大的有賞。
商人逐利,同行們自然不會懷疑林潤特地山長水遠跑去雲貴找青花料是吃飽了沒事乾,反而羨慕他有門路,如今得了這差事隻怕要賺大發了。
康熙派去的侍衛偽裝成鏢局的護衛,林潤隻說是外地的鏢局,也沒人細究此事,第二天就浩蕩蕩出發了。
他這邊表麵找青花料,實際上找人裡應外合的事解決了。
康熙龍心大悅,大手一揮就讓翰林院第二批書送到重華宮來。
多得萬琉哈氏愛看書,給他解決了多少問題
隻賞幾箱書,康熙都感覺自己有點吝嗇了。
他讓李德全打開私庫,拿著單子看了看,最後挑了一盒子上等珍珠,一對金步搖,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另外還有一小箱子的皮子。
這皮子看著不多,卻是康熙之前圍獵的時候親自獵下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最好的幾塊皮子自然是給了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其餘的陸續賞賜出去卻不多,餘下的都在這裡了,全一股腦送去給萬琉哈氏了。
李德全帶著賞賜浩浩蕩蕩去重華宮,不到一刻鐘,後宮所有人都知道萬琉哈氏又得了康熙的賞賜,一個個都有點坐不住,恨不能豎起耳朵跑去重華宮聽聽,這回定嬪又立了什麼功勞,或者如何叫康熙如此高興。
畢竟幾年征戰,國庫越發空虛,後宮的太皇太後都帶頭要節儉。
後宮的嬪妃們哪怕娘家有錢,手頭不緊,也不敢炫富,一個比一個穿得樸素內斂,頭上的金簪子都不敢多帶兩支,就怕太皇太後見她們穿得花枝招展的要不高興。
皇祖母帶頭要節儉,康熙自個也不能太奢侈,就連這幾年賞給嬪妃的東西也不會特彆多。
這回萬琉哈氏的賞賜一下子好幾樣,就叫不少嬪妃側目了。
有人心裡嘀咕,覺得太皇太後要知道,肯定會覺得萬琉哈氏不安分,這是讓皇上打破之前的規矩,叫太皇太後的節儉成了笑話呢!
康熙也想到這一點,讓李德全過去重華宮,他則是直接去了慈寧宮,親自跟太皇太後提起此事來。
從彆人嘴裡添油加醋聽來的,倒不如他親自來告知。
太皇太後揮退了宮人,隻留下蘇麻喇姑在身邊,細細聽完康熙說的,微微點頭道∶“定嬪既是幫上了皇上的大忙,就很該賞才是。”
尤其這解決的都不是小事,不賞萬琉哈氏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太皇太後很清楚這個孫子的性情,康熙還是很有分寸的。
雲貴那邊的事情還沒成,康熙才賞了這些。
要是成了,萬琉哈氏恐怕在嬪位都呆不久,妃位都能預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