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三更合一(1 / 2)

索綽羅年後進宮跟顧凝宸見麵的時候也提起此事,隻說道:“娘娘不必擔心,外頭的事有老爺和我擋著,不會讓人礙著娘娘的。”

哪裡知道這些人是真心求差事,還是打算給顧凝宸找麻煩呢!

拖爾弼和索綽羅是絕不會讓這些人得逞,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反正他們兩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來防範!

顧凝宸聽得窩心,隻笑著道:“那就有勞阿瑪和額娘了。”

哪怕她都這個年紀,已經不需要父母像小時候那樣捧在手心愛護的程度。

但是被父母如珠如寶護著,仿佛她還是個孩子一樣,顧凝宸的心情就極為不錯。

康熙也看出她的好心情來了,得知是索綽羅進宮跟顧凝宸見麵,大約也能猜出來。

畢竟李光地出京,雖然辦的什麼差事是秘密,但他去辦差卻不是。

尤其他後來去福建劃拉了一大塊地,周圍還幾千士兵守著,就明白是個大差事了。

如此,他們也不知道哪裡聽到風聲,這是顧凝宸提議給李光地的差事,更是一窩蜂跑去拖爾弼那邊,想要他們二人在定貴妃麵前美言幾句,說不好也能得個好差事了。

他們想得是挺美的,拖爾弼兩夫妻當然不會答應,還嚴防死守,生怕這些人坑了顧凝宸。

康熙嘴角一彎,低頭看著折子又皺起眉頭來。

鹽井重新開了,卻發現已經所剩無幾,被叛軍消耗得太多,很多還挖出去拿去賣,換來糧草。

表麵的沒了,那就隻能往深裡挖,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而且還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行。

內陸的井鹽少了,必然會影響當地用鹽,鹽價也會跟著上漲。

這鹽價一漲,百姓能買到的鹽就少了。

人吃鹽少了,身上自然就沒有力氣,乾活都不得勁。

要把鹽價壓下去,就需要大批數量的鹽。

康熙沉吟一會,在白紙上開始用鉛筆畫起了鹽井,周圍搭起一個高架子,中間則是掛著一個長矛一樣的東西。

向下的一端十分尖銳,是個錐形。

他看了一會,感覺缺了點什麼,眉頭皺得更緊了。

另一邊顧凝宸正檢查自己的手稿,陸陸續續寫了幾個月,總算把想添補的都補上了。

王談那邊打算把題目印刷成冊,後邊附上答案和演算過程。

她這本就是算數入門,如果想進階可以買王談印的題目冊,算是配套上了。

陳女官幫忙謄抄了一遍,也方便顧凝宸重新看完,沒什麼大問題,她打算給康熙過目,然後才送去印刷。

因為拖爾弼的緣故,王談這本題冊選的依舊是石竹齋,顧凝宸也不例外。

不過拖爾弼來信,打算讓石竹齋領頭,帶著另外兩家印刷工坊——品顏軒和十生堂一起做。

畢竟石竹齋雖然規模不小,還一天比一天大,但是印刷的數量實在太多。

除了京城鋪貨之外,王談還打算往江南一帶的書鋪送去。

那麼大的印刷量需要短時間內完成,石竹齋根本吃不下。

與其一開始做不到,硬吃下來,然後完不成,得罪大客戶,還不如起初就說清楚,然後總不能獨食。

石嵐又不傻,京城三大印刷工坊,他如今先走了一步,賺得不少,就沒必要擠兌得另外兩家工坊過不下去。

都說和氣生財,石家人一向如此。

有錢一起賺,一家人是不可能把錢全賺了的。

不然另外兩家雖然後來發展不如石竹齋,暗地裡稍微使絆子,都夠石嵐喝一壺的了,何必呢!

但是直接把活計拱手相讓,另外兩家剛開始會感激,後邊就未必了。

石嵐作為領頭人,帶著兩家一起發財,主導權還拿在手裡。

以後拖爾弼這邊有什麼需要辦的,直接交給石嵐就好了。

他占上一部分利,餘下的再分給另外兩家。

但是另外兩家卻不敢小看了石嵐,甚至不敢得罪他,讓石竹齋在京城更能站穩腳跟了。

可謂是一石二鳥,既能賺錢又不會打破這種平衡,也是拖爾弼願意看見的。

哪怕康熙也不願意看見一家獨大,這樣以後就沒有其他選擇。

隻能說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方便,拖爾弼都不必怎麼操心,把手稿交給石嵐就足夠了。

石嵐會把契約做好,兩邊商量好印刷的數量,具體到印刷的字體大小,用什麼字體,多大的書頁,以及這貨款怎麼算,後麵如何結算等等全寫進契約裡麵。

石竹齋這邊包攬了起初的費用,可以說拖爾弼和王談一個銅板都不用事先出,等印刷出來售賣之後分成就行了。

起初拖爾弼的意思是石竹齋包攬了印刷費用,回頭賣掉題冊的錢去掉費用後分成三份,一份給石嵐,一份給王談,一份送進宮裡給顧凝宸就行。

讓工坊印刷,總不能不讓人掙錢。

這畢竟是王談的主意,另外題目是顧凝宸出的,她也該拿一份。

可惜拖爾弼的提議被王談直接否決了,石嵐也不讚同。

王談的意思很明確:“這題目是貴妃出的,娘娘自然要拿大頭才對。要不是有拖爾弼引薦,我也不會如此順利就能把題冊印出來。”

就連裡麵的解題方法,一大半都是顧凝宸的,一小半才是王談的,他都不好意思要分紅了。

而且王談也不缺錢,書頁上寫了自己的名字,這就很足夠的。

當然顧凝宸的名字不可能寫在上麵,但是她又作為第一作者,王談怎麼都不能把她落下。

拖爾弼寫信問了顧凝宸,然後想了一個主意,就讓顧凝宸起個筆名。

於是顧凝宸回信,就起了一個叫“不疑先生”的筆名了。

康熙看見這個名字就笑了笑,“凝”字去掉左邊就是疑,“不疑”這兩個字在算數來說也適合。

顧凝宸的算數水平,也的確能尊稱一聲“先生”了。

於是筆名就這麼定下來了,康熙看完了顧凝宸添補的算數書,還有點嫌棄石竹齋能不能印刷好,打算讓宮裡的印刷工坊來做。

好說歹說被顧凝宸勸下,畢竟就宮裡印刷工坊的手藝,那紙張用的是最好的,甚至可能用上彩圖,價錢翻上不知道多少倍。

後來康熙還是讓宮裡的印刷工坊印了幾本作為收藏,一本放在乾清宮,一本放在英華殿。

其他的就被顧凝宸送人了,一本送給了拖爾弼,一本讓拖爾弼轉交給王談。

拖爾弼拿到的時候簡直愛不釋手,這宮裡印刷的手藝自然非比一般,用的都是最好的紙張,摸著十分順滑有光澤。

封麵用的彩印,右下角比較顯眼的地方寫著“不疑先生”幾個字,下麵還跟著陳女官的名字。

顧凝宸覺得這手稿是陳家獻進來的,陳女官又跟著謄抄了很久,很該有個第二作者的名字在上麵。

陳女官起初婉拒,感覺自己隻是幫忙謄抄,壓根沒幫上忙,實在沒那麼厚臉皮成為第二作者,還寫在封頁上。

不過後來顧凝宸也說服她了,這手稿是陳家祖先陸續寫下的,哪怕後來因為戰亂和保存不當的緣故沒能完整保留下來,卻依舊是顧凝宸添補的原版。

祖先的名字不能寫上去,寫陳女官的名字也是可以的。

當然陳女官用的是自己的小字,並非大名,卻依舊十分榮幸。

而石竹齋印刷的就是普通版本了,石嵐很是用心,讓師傅先打版,印出一本樣冊來,送去給拖爾弼過目。

拖爾弼看過後還擔心自己找不出問題來,還找王談也看過,又讓人送進宮裡給顧凝宸看過。

顧凝宸看著內容沒什麼問題,就覺得可以。

康熙看了之後總感覺哪裡都不滿意,這紙張不夠好,這字體一般,就是封麵也過分樸素,體現不出這本書的好來!

她聽著是哭笑不得,這算數書重要的是內容,其他都是小事。

再就是宮裡的印刷工坊早就開始用上康熙指點的宋體,看著眼睛更舒服。

宮外的印刷工坊也學了起來,如今印刷風行的全是宋體。

這是康熙指點過的字體,哪裡就一般了?

反正他是感覺哪哪都不夠好,顧凝宸就道:“皇上,這算數書做得越是樸素,這價錢就越低,能買得起的人就越多。其實按照我看來,隻要把內容都印刷清晰,裝訂起來,齊齊整整的樣子就足夠了。”

康熙就知道她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本算數書,感興趣的話就會開始學習算數來。

不過他沒跟顧凝宸提起,免得打擊她。

那就是如今百姓能讀書的人還是太少了,一是讀書需要天賦和環境,家裡都是目不識丁,忽然有個孩子就會讀書了,這種情況實在太小了。

大多麵朝黃土種地的百姓,孩子也會跟著種地。

二是讀書需要供很長的時間,紙筆都是消耗品,財力不夠就很難供出一個讀書人來。

哪怕是讀書人裡麵,真願意主動學這個算數的人也不多。

畢竟算數這種完全不在科考範圍內,讀書人是為了當官才讀書科考,在中舉之前很難分神去學算數。

到頭來能學習算數的人範圍就縮小了很多,大多是京城的官員,小部分則是江南的官員。

一是因為康熙喜歡算數,官員們大多都會跟著學一學,免得一竅不通。

他們會學,但是未必會教,如今也沒有專門教導算數之人,家裡的孩子要學就不容易。

顧凝宸出的這個算數入門,就很適合識字和讀書有基礎的孩子學一學了。

二是算數需要天賦,會就會,不會怎麼學都不會,能有個基礎就不錯了,再深入一點,很多人就開始抓瞎。

所以到頭來,顧凝宸這個入門的算數書在書鋪裡賣得相當不錯,幾番加印才能勉強供上。

但是王談和拖爾弼做的題冊,買的人就不算多,印刷一次就足夠慢慢賣了。

王談也不氣餒,畢竟他跟康熙想得差不多,很清楚如今學算數的人實在太少,能入門就不錯了,到達這個題冊水平的人實在不多。

算數入門那本書就適合家中有孩子的學一學,想要學的官員也能看一看,買的人自然就多了。

顧凝宸知道後,倒是跟康熙提了個建議道:“皇上之前不是苦惱沒幾個人一起鑽研算數,隻能跟幾個傳教士一起探討嗎?咱們要能培養起來,有個專門學算數的地方,那皇上以後就不缺人一起探討了。”

畢竟康熙不大喜歡總召見幾個傳教士,但是不見又沒有多少人能探討,實在矛盾又苦惱。

要是真能建起一個跟國子監一樣的學院,裡麵是專門研究算數的人,等於是親自培養國內的算數人才。

有些人並不適合科考,四書五經學得一般,文科不太好。

但是他們擅長理科,學算數就很合適,也不至於放過這樣的理科人才。

康熙想了想也覺得不錯,雖然他每天跟顧凝宸探討算數是很快樂,卻也需要有人整理和鑽研算數的各科分支。

另外他其實之前也曾有跟顧凝宸一樣的想法,想在本土培養出色的算數人才。

憑什麼西洋人有那麼多算數的鬼才,他們這邊就沒有?

以後有了這些人才,也能分擔顧凝宸的工作,撰寫題冊或者入門的算數書,就不必她那麼辛苦了。

看她陸陸續續寫了好幾個月,每天寫很長的時間,手指頭都寫紅了。

哪怕有陳女官幫著謄抄,還是要累著顧凝宸的。

顧凝宸不知道康熙怕她累著,才會打算建立培養算數人才的學院,反正他同意了,自己就十分高興。

這算數學院獨立在國子監之外,甚至都不屬於科考的類彆。

進去後哪怕學有所成也不能當官,而是幫著鑽研算數。

顧凝宸還擔心來報名的人太少,這學院哪怕建了卻沒幾個人,那就有點尷尬了。

她還琢磨要怎麼宣傳一下,吸引人一點,就聽說報名的人險些把學院的門檻給踩爛了。

康熙劃拉了京郊一座院子作為選拔第一批學員的地方,院子足夠大,來人需要先通過筆試。

筆試成功後還有筆試,反正就越來越難,最後剩下的人數越來越少,等學院的名額足夠了,就會停止筆試。

筆試出的題目是有朝廷裡比較擅長算數的幾個人一起出題,然後再打亂,分彆放在筆試的試卷上做為每次的考核。

所以哪怕其中有人透露了題目,隻要不是全部人透露了,壓根就不可能讓對方能夠輕易通過筆試。

其實哪怕是題目都泄露了,不會做的人還是不會做。

讓他們背下答案,他們也背不出來啊!

畢竟算數題是要寫過程,不是隻有答案。

不會的人哪裡會,哪怕請彆人做好後背下來,也不可能背誦那麼多。

一次考試還能勉強應付,一輪又一輪的考試就絕不可能了。

這完全杜絕了讓人作弊的機會,算得上相當公平了。

顧凝宸不解的是,怎麼會有那麼多人來報名?

不是說進了學院後也不能當官,以後就是鑽研算數,算是比較枯燥的工作了。

當然雖然不是朝廷命官,不過學院算是康熙私人辦的,學員吃住都不要錢。

學員畢業後,留在學院當老師,另外每月還會發補貼。

如果幫忙辦差,鑽研算數有新的發現和嘗試,也會得到賞賜。

但是也僅此而已了,對顧凝宸來說,讀書人很多就是為了當官,如今不能當官,怎的還那麼多人願意進去新學院了?

她想不明白,就直接問康熙了。

康熙聽到後就笑笑道:“凝宸想不到也是應該的,讀書人確實很多都想當官,但是最後能如願的人寥寥無幾。”

“在這學院裡頭雖然不能當官,卻是朕的私人學院。可以說中舉後可能外放,也可能留在京城當芝麻小官,就要一步步往上爬,三品以下的官員連上早朝的資格都沒有。”

五品以上的官員在大朝的時候才能上殿,平日沒有皇帝召見,三品以下的官員都很難見到康熙了。

但是私人學院裡鑽研算數,隻要有成就,就有很大幾率能見到康熙。

比起削減腦袋上朝當官,哪裡有直接在皇帝底下辦事來得直接?

可以說,科考給了寒門一個上去的機會,那麼這次算數學院的建立,就是給了他們登天的梯子。

不管能不能上,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個難得的機會。

要是康熙心血來潮,隻辦這麼一場,觀望著打算下回才來的人不就要哭死過去了?

所以說這次來報名的人極多,也在康熙的預料之中。

顧凝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