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三更合一(1 / 2)

這傳教士自稱是俄國人,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

知府分辨不出這人說的是不是俄語,當地也沒有會俄語的人,就隻好寫密折請康熙來決定如何處置。

康熙就讓他把這傳教士和侍從一起押送到京城來,自己倒想看看究竟誰那麼大膽。

大清的傳教士都是歐洲的居多,隻因那邊要更富裕,跟著海商過來,或者自己有船隊過來都比較方便。

俄國的傳教士少一些,卻不是沒有。

京城就有幾個俄國的傳教士,聽聞此事就立刻向康熙喊冤,說他們俄國傳教士絕不會做這種事!

而且從俄國過來,傳教士基本上都是走的陸路。

之前因為邊境不太安全,俄國傳教士都是結伴過來,沒誰敢單獨走,不然彆說錢財被搶,還得丟命。

所以這人隻帶著侍從,單獨跑去北邊說是俄國傳教士,騙鬼呢!

他怎麼過來的,就帶著一個侍從如何穿越邊境?

而且俄國傳教士就那麼幾個,彼此都是認識的,怎麼誰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他們強烈要求這傳教士押解上京後,就要跟這人當麵對質,揭開這人的真麵目!

京城的俄國傳教士群情激奮,顧凝宸聽說後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人假扮傳教士,才讓他們如此憤怒了。

康熙倒是好整以暇,看著京城這幾個俄國的傳教士上躥下跳的,她不由好奇道:“皇上,這傳教士難道真的是假的?”

聞言,康熙就好笑道:“不管真假,這時候他就必須是假的。”

顧凝宸眨眨眼也笑了:“確實如此,要是真的,那被當場抓住,人證物證都在,怎麼都逃不了,就隻能在身份上做文章了。”

隻要證明這人不是俄國的傳教士,俄國就能徹底脫開乾係了!

她看著康熙嘴角的笑容,總感覺這人要暗搓搓搞事!

康熙見顧凝宸盯著自己,不由摸了摸她的臉頰笑著道:“看朕做什麼,這是猜到朕要做什麼了?”

她聽後就笑道:“想來皇上沒那麼容易放過俄國,這次怎麼都要給他們找一點麻煩?”

康熙慢條斯理道:“如今咱們跟俄國也算是同盟了,畢竟他們那邊的羊毛還等著賣給咱們這邊。”

俄國如今養羊的規模非常龐大,羊毛基本上就是在五月前後開始收。

這時候天氣不冷,去掉毛的羊也就不會凍著。

不然換了冬天去剪毛,就俄國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那些羊就彆想活了。

顧凝宸聽著就了然道:“出了這樣的事,俄國就該給點賠償,是不是該把羊毛的價格再壓低一點?”

康熙握著她的手道:“知我者,凝宸也。”

不管這傳教士是真是假,他親口承認是俄國人,那麼俄國就該負起責任來。

其他人怎麼跟這人對質,康熙可不管。

反正他隻聽這人的證詞,然後找俄國來負責。

回頭俄國要自證清白,那就去找這傳教士背後究竟是誰在指使,又真正是哪國的人。

康熙沒耐心慢慢等,就讓俄國去苦惱好了!。

而且這人如果是假的,敢偽裝成俄國人,那麼其他身份證明該是弄得好好的,絕不會露出任何破綻來。

果然人押送到京城,這傳教士身上帶的證明都是真的,一口地道的俄語,就連幾個俄國傳教士都互相看著對方,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少記了誰。

這人很可能真的就是俄國的傳教士,他們之前說彼此都認識,也就是誇張的說法。

畢竟俄國那麼大,各地的傳教士也是就近結伴,總不能跟大老遠的人結伴,繞不知道多少路。

他們幾個都開始懷疑自己了,康熙就更有理由認定這人就是俄國傳教士,派使者去俄國跟沙皇談判。

年輕的沙皇簡直要氣死了,他感覺每次碰上康熙就沒好事。

這次也不例外,他特地下令讓人查了這個傳教士的身份,確實有這麼個人,相貌特征也很相似,該是沒被人調換。

但是沙皇不記得自己曾經下令讓人去偷過棉籽,畢竟就俄國這個地方,耕種的時間太有限,哪怕偷到了來這邊種棉花,也就隻能種一季。

他們的耕地麵積還不大,種一茬撐死就那麼一點,總不能擠兌了其他糧食的耕種地方。

大費周章偷過來,種不了多少,這不是扯淡嗎?

沙皇就不就相信康熙想不到這個,他就是故意認定這傳教士是俄國人。

畢竟俄國這邊都無法反駁,沙皇氣得砸了一整套玻璃茶具,侍從們看著都心疼了,也隻好去打掃碎片,免得不小心弄傷了沙皇。

使者再三要沙皇給個說法,他能有什麼說法,這傳教士肯定是假的!

偏偏俄國拿不出證據來,證明這人是假的,就隻能捏著鼻子暫時背下這個黑鍋。

沙皇從來不是吃虧的人,他想想都知道,如果成功偷走棉籽回去種植,也得有種植的地方。

而且對方肯定對棉布的需求很大,兩個條件加在一起,篩選出來的國家就不多了。

比如扶桑國對棉布的需求是日益增加,幾乎是每個月買一整個船隊的棉布。

但是扶桑國種植的地方比俄國還不如,他們耕種麵積更少,紡織技術也不成熟,哪怕種了自己也織不出來,還不如直接買。

歐洲幾個國家對棉布的購買量也非常龐大,其中幾個地方的耕種麵積也不大,就那麼幾個麵積大的。

隻要沙皇派人仔細調查一番,就能更加縮小範圍,找到幕後黑手。

但是這個時候卻是俄國理虧,沙皇又不能跟康熙直接翻臉,就隻能做出賠償。

反正給的這份賠償,轉頭找到幕後黑手,沙皇就能讓對方加倍還回來!

好在大清的使者提出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是壓低一點羊毛的價格。

壓得也不是很過分,隻是之前給的很高,如今壓到一般的水平而已。

沙皇想了想,其他人也不反對,這事就拍板了。

他原本還擔心大清因為地動的關係,國庫空虛,就會借著這次的事徹底把契約撕毀,那俄國就損失慘重了,羊毛都要砸在自己手裡。

好在康熙還算厚道,隻是壓低了一點價錢,沒有提出直接減少收購的羊毛量,更沒有直接不要。

沙皇摸著自己的小下巴,忍不住微微皺眉,難道就跟那些貴族說的那樣,康熙真是個大善人不成?

他可不覺得,跟自己一樣年紀輕輕登基,又能坐穩皇位多年的帝王,就真的會是大善人那麼傻了。

不管如何,康熙也沒打算跟自己撕破臉,這就很足夠了。

而且康熙還十分慷慨,沙皇這邊答應了條件,他就把這個傳教士和侍從一並轉送過來了。

沙皇擔心又跟上回那樣,人到手沒問幾句就死了,這次是先派了醫師把人裡外都查了一遍,身體沒問題,還把衣服通通換掉,免得藏了什麼不該藏的東西。

然後把兩人放在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派了心腹來看守和審問。

把兩人分開來審問,那個傳教士嘴硬,但是侍從年紀輕,就要容易撬開嘴巴了。

果不其然,很快這侍從就受不住開口了,坦白是荷蘭指使的。

因為彎島被康熙徹底收複,荷蘭失去了這個殖-地,也失去了不少借著鄭氏海盜得來的利益,於是打算報複回來。

這傳教士的父親確實是俄國人,母親卻是荷蘭人,他從小就跟著父親生活在俄國,所以一口俄語毫無破綻。

荷蘭許了極大的好處,這傳教士才會鋌而走險到大清來偷棉籽。

荷蘭的耕種麵積更小了,根本不可能種棉花,它卻可以轉手高價賣給歐洲其他地方,賺個盆滿缽滿,還順道破壞了大清這個棉布的買賣,何樂而不為?

尤其大清剛經曆了大地動不到一年,到處賑災,真是國庫最空的時候。

這不就是趁著他病,要他命了嗎?

其他地方大麵積種下棉花,然後紡織出棉布來,這就跟大清搶了不少生意了。

像英吉利和法蘭西的紡織技術比歐洲其他地方都要好,還不斷在改善,如果能偷到大清的紡織機器圖紙,自己製造機器天價賣給英吉利和法蘭西,荷蘭也就賺翻了。

沙皇看過口供後,感覺這荷蘭想得是挺美的。他轉頭暗搓搓派了使者過來,把侍從的口供謄抄了一份給康熙。

康熙收到口供之後有些意外地挑眉,他確實猜到俄國的耕地不多,最近又因為互市的關係,跟大清的關係不錯,沒必要撕破臉,更沒必要做這種事。

不過他自己調查就太麻煩了,還不如交給沙皇來,又能趁機壓低羊毛的價錢,簡直是一石二鳥。

果不其然,沙皇的手段還是很不錯,轉眼就從傳教士的侍從那邊撬開了他的嘴巴,供出了幕後黑手來。

居然是荷蘭,有點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個國家之前是海上帝王,如今已經漸漸年邁,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

因為失去彎島,還恨起了康熙,他們才會暗地裡做這樣的事。

還彆說,真的被傳教士偷走棉籽,然後到處賣,回頭很多地方都種上了,又能紡織出棉布,對這邊的棉布買賣的衝擊確實很大,甚至能搶走一半以上的生意。

想想如今的主顧,除了扶桑國這個耕種麵積小的地方,以及俄國這個耕種時間不長的國家,歐洲不少國家都適合種。

英吉利早早察覺到科技的好處,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紡織業比其他國家要更加先進一些。

法蘭西也跟進了,畢竟看這棉布的銷量,誰能不心動呢?

他們的紡織技術如今還不如顧凝宸提早弄出的紡織機厲害,卻也比其他國家要先進,加大投入後,就能搶走不少生意,不必隻跟大清做這個買賣。

荷蘭這一招如果成功的話,真是損人又利己!

康熙接連下令,讓當地有棉花田的地方都要加派人手來巡邏,防止有人偷走棉籽,然後用種子偷種。

他還讓各地派小吏在城門口跟百姓說利害,百姓很多不識字,小吏就一遍遍解釋,也讓百姓知道這其中的嚴重性。

小吏剛開始是從頭說,說得口乾舌燥,百姓還是一臉懵懂。

最後他就索性精簡再精簡,簡單粗暴說:如果棉籽被偷了,他們棉花賣的價格就低了,家裡有人去工坊做棉布,工錢也要跟著少了!

百姓一個個立刻明白,大道理不懂,但是要動到他們進口袋裡的銀錢,這就絕對不行!

都不用差役來巡邏,百姓們自發組了隊伍,白天讓老人或者婦孺來回巡視,防止陌生人靠近棉花田,晚上就換成差役或者精壯男子來巡邏。

這樣一來,各地的棉花田被防了個徹底,其他想要動手腳的都無處下手,隻能不了了之。

紡織工坊也是被重視的地方,附近來回巡邏的差役也更多了,又大門緊閉,裡麵的人不能隨意出來,也要警惕外邊的陌生麵孔。

織工和家裡人更怕丟了這份好差事,大多沒什麼事就不回家,家裡人都挺支持的。

一時風聲鶴唳,還真抓到了不少偷偷摸摸想要靠近棉花田和紡織工坊的人,都被一網打儘。

顧凝宸感慨果然人多力量大,光靠差役盯著的話,人手不夠是一回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日夜不停巡邏,換做誰都撐不住,很容易因為疲倦而放鬆警惕。

但是全民警惕,那就不一樣了。

內外都有百姓盯著,村裡人對自己人都很熟悉,陌生麵孔一眼就能發現,比差役要好使得多了。

軍-民合作,果然能事半功倍。

這邊全民熱火朝天抓偷棉花賊,那邊沙皇也出手整治荷蘭這個幕後黑手。

顧凝宸還以為沙皇這個戰鬥民族的人脾氣不太好,還可能是個暴脾氣,直接就帶人打過去算賬。

哪裡知道,年紀不大的沙皇也學會了借刀殺人。

他跟荷蘭透露消息,說查到線索是英吉利派人做的,嫁禍給荷蘭。

他轉頭跟英吉利那邊隱晦透露,說查到線索是荷蘭派人做的,打算嫁禍給英吉利。

荷蘭人心虛,知道是自己做的,但是沙皇居然查到英吉利去了,當然要把這個黑鍋甩給英吉利。

英吉利壓根沒做,一聽自己竟然要背鍋當然不樂意,立刻反過來指責荷蘭。

荷蘭做了但是不認,英吉利沒做自然也不認,兩邊瘋狂輸出,加上新仇舊恨,就忍不住真的打了起來。

之前荷蘭是老大,但是英吉利後來居上,慢慢搶了他老大的位置,荷蘭早就看英吉利不爽了。

英吉利後來居上的路上,荷蘭使了不知道多少絆子,他們忍了又忍,這下自己終於強大起來,索性有了導火線就不忍了!

他們還出動水師來互毆,彼此都想確認誰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兩邊打出火氣來,還要周邊國家跟著站隊,究竟支持哪一邊!

支持就要給出誠意,然後加入進來!

歐洲各國彼此之間都是姻親,這打起來的話,很可能就打了哪個親戚,簡直頭都大了。

但是支持的話,支持三姑還是四叔,這又是個死亡問題。

可是人有眼睛,炮火沒有,偶爾不留神就掉到中間哪個國家的領土裡麵。

那國家的人也火了,轉頭去找罪魁禍首,轉頭就加入對麵,然後跟著打起來。

沙皇和康熙隔岸觀火,看了一場大熱鬨。

顧凝宸感慨俄國這小沙皇也開始學壞了,一肚子壞水,把歐洲如今弄得烏煙瘴氣的。

康熙還讓王談清理了一下庫房,把一些太舊的火木倉收拾乾淨,轉頭去問英吉利:要買木倉嗎?

英吉利當然想買,還想買新式那種,康熙當然不樂意。

舊的可以,新式的免談。

英吉利一看舊的也行,收拾得挺好,還能用,而且價錢又公道並不貴,大手一揮全都買下了。

他們看大清士兵身上的棉甲也眼饞,這一場仗不知道要打多久,要是打到冬天去就冷了。

如今穿著金屬盔甲又笨重又難受,也不方便,如果換成輕便的棉甲,隔得遠也能擋住大部分的彈藥,重要還便宜!

康熙猶豫了一段時間,英吉利就下了棉布的訂單,一再加碼上去,把明年的棉布都訂了,還提前給了一大半的定金。

於是康熙就同意勻出一部分棉甲賣給英吉利,讓他們的士兵能夠輕裝上陣。

比起新式武器,棉甲倒不是什麼厲害的東西,就是輕便,冬天穿著也暖和而已。

因為棉布增產的緣故,棉甲的產量也十分驚人,勻出一部分來賣也是可以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