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三更合一(1 / 2)

沒有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這群人還是失敗了,甚至說是團滅。

不過也給漠北的族長帶來不少的麻煩,連族人都對他揮刀相向,自己這個族長也要當不下去了。

因為糧食不足之事,之前那些叫著要賣的親朋戚友,如今看著族長的眼神都不對了。

也是,之前大家以為還能偷摸著賣羊毛換銀錢再換糧食,如今發現這條路行不通,一個個都要餓肚子了,自然就不樂意了。

他們壓根就忘記自己當初如何對族長施壓,非要賣掉糧食,如今隻覺得族長的決定不夠正確,就該換人了。

族長當然不願意,明明是族人慫恿自己賣糧食給俄國,轉頭居然又把罪過扣到他身上來?

他又不傻,失去這個族長,自己等於要一無所有。

族長擁有的東西太多,一旦他不再是族長,手裡頭的東西隻怕就要保不住了。

就跟康熙預料的那樣,漠北這一支是徹底四崩五裂,開始內亂了起來。

他私下讓人偽裝成商人的模樣偷偷接近,跟漠北的族人說是能夠收羊毛直接換成糧食,都不必中間換成銀錢那麼麻煩。

畢竟換成錢了,這些族人也買不到糧食,能直接換那是再好不過了。

兩邊都偷偷談好了,但是之後商人卻忽然說漠北的族長不願意,還驅趕他們。

他們畢竟隻是做買賣,要馬車被砸壞了,他們吃飯的家夥就沒了,於是一溜煙就跑掉了。

族人們原本以為有了希望,想著能換點糧食,哪怕少一點,也能夠維持一頓時間,還能留種來種地,好歹能收一部分,不至於以後也餓著肚子。

哪裡他們知道剛得了希望,高興沒幾天,就徹底失去這次機會。

人如果沒有希望就算了,曾經得到過希望又失去,心裡的失落和憤怒就要比之前厲害多了。

漠北的族長忽然發現,族人看自己的眼神漸漸更不對了,心裡摸不著頭腦,還儘力安撫一二。

實在安撫不了的,他就派人私下把人收拾掉。

族人不見了,族長就說對方又跑了,這也不引人注意。

畢竟之前跑掉過的族人也不少,如今再跑一兩個不算什麼稀奇事。

但是越來越多的族人不見了,這就讓其他人開始警惕,也懷疑起族長來。

畢竟這些失蹤的族人都是反對族長,跟族長嗆聲之人。

一兩個不見還說是巧合,十個八個不見,那就不可能再是了。

他們也開始擔心自己的安危來,一個個不敢跟族長對著乾,私底下卻也謀劃著是不是也跑路為好,不然以後每天都要膽戰心驚。

但是也有人覺得,隻要換了族長,他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了!

一個人這麼認為,其他人也慢慢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法子。

他們密謀了一段時間,有一個還是漠北族長的貼身護衛和心腹,自然而然就得手了。

侍衛趁著族長睡著後才動手,族長對他沒防備,一刀斃命。

可是族長一死,新族長的事提上日程,漠北一族又吵了起來。

好幾個人都想當新族長,帶著自己的子孫和心腹就打了起來,一時十分混亂。

康熙自然趁著他們混亂的時候趁虛而入,讓士兵假扮成的商人去收羊毛的買賣,趁著不注意帶人進去,連夜偷襲,再派兵圍剿,把漠北這一族徹底拿下了。

那麼大一個部族,如果上下一條心,那要拿下實在太難了,更彆說肯定傷亡巨大。

但是如今他們先是四分五裂,再是群龍無首,彼此內亂,紛爭不斷。

他們還對收羊毛的商人沒有設防,於是就叫康熙沒費什麼事,直接把這一支拿下了。

士兵還帶上了神機炮,漠北的人數減員了不少,又是深夜沒有防備的時候,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這結果基本上沒什麼意外。

消息傳過來後,康熙隻笑笑,就跟太皇太後和皇太後提了這個事。

蒙古分裂的三大族這一天居然奇跡般能徹底融合在一起,也是出乎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的意料之外。

不過也是好事,以後漠北一族不會再犯邊,更不會成為俄國手裡的一把刀,時不時就來邊境搗亂了。

俄國沙皇對大清的關注不少,收到康熙的士兵有動作的時候,還打算派人去支援一下漠北一族,彆是轉眼就給乾翻了,那他以後手裡就少了一把刀。

哪裡知道他這邊點兵正要出發,漠北那邊就塵埃落定了,事情快得讓人詫異。

沙皇的心腹認為是消息傳得太慢,才讓俄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漠北那邊還不知道早點求救,錯過了救援的時機,也是他們該死,跟俄國沒有任何關係。

哪怕俄國帶人去救,估計這樣的爛泥也是要扶不起來的。

沙皇聽後隻看了一眼心腹,微微一笑道:“你忘了,他們的對手是大清的皇帝。你以為漠北一族是自己莫名其妙就開始四分五裂,大清皇帝不知道在暗地裡動了多少手腳。”

心腹一聽,後背的汗毛頓時豎了起來。

看來以後他們跟誰作對,都不能跟大清作對了。

沙皇也是這麼想的,之前他還覺得康熙是好心,才會接了羊毛的買賣,出了不低的價錢來買羊毛。

如今他才發現,康熙這完全是陽謀。

他出錢來買羊毛,看著沒什麼問題,誰都察覺不出來。

等如今因為寒流的緣故,大批農作物凍死的時候,沙皇才忽然察覺到養羊的人大規模增加,種地的人卻更少了。

一旦農田受災,國內糧倉居然沒有多少存貨,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俄國隻能跟彆國買糧食,歐洲那些國家不趁火打劫才怪,要麼拒絕,要麼就坐地起價。

哪怕他搶了漠北一族的糧食,對俄國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沙皇低下頭,哪怕康熙害得俄國的情況惡化如此,他也不得不佩服康熙這個對手。

從一兩年前,從互市開始,康熙就已經挖了這個陷阱,就等著俄國什麼時候往裡麵跳了。

哪裡想到,他們跳進坑裡,還不敢得罪康熙這個挖坑之人?

如今俄國的糧食減產,他們還需要銀錢來買糧食,羊毛就是一筆很大的買賣。

如果康熙這時候拒絕,俄國的國庫就要捉襟見肘了。

好在這時候康熙還沒打算趕儘殺絕,依舊願意做俄國的羊毛買賣。

價錢還是那個價錢,甚至都沒有壓低。

為此俄國不少不知情的百姓依舊覺得康熙是個大好人,這時候沒有大幅度壓價,也沒有直接斷了這個買賣,給了他們一個活路。

聽見這話,沙皇就露出嘲諷的笑容來。

康熙慣會做好人,在俄國贏了好名聲,以後沙皇如果想要攻打大清,光是這些百姓隻怕就不會樂意。

士兵也是百姓組成的,他們要陽奉陰違,沙皇也不可能強迫他們出戰。

大清皇帝完全站在了道德的製高點,俄國真要動手,在道義上一開始就要輸了。

康熙這手腕真是讓人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對於康熙還跟俄國做這個羊毛的買賣,大臣們其實有些困惑。

畢竟這麼好的時候,如果他們不做這個買賣,俄國國庫支撐不了多久國內的糧災,等於是直接減少了一個敵人。

俄國就在大清旁邊,要是能除掉,順便蠶食掉,那該多好?

康熙在早朝的時候聽著底下大臣議論紛紛,就好笑道:“俄國大片土地常年冰天雪地,要來做什麼?而且如果斷了這門買賣,就是朕不仁義了。怎麼,你們還想彆人來唾罵朕嗎?”

大臣們連說不敢,乖乖閉嘴不再慫恿康熙去攻打俄國了。

康熙回去重華宮的時候,還跟顧凝宸吐槽了一下此事:“這些大臣的腦子都進水了,俄國能種地的田地都沒多少,那麼大片地方全是冰雪,也就養羊還湊合了。”

而且他們的體質跟俄國人不一樣,根本不能適應那樣冰天雪地的地方。

如果對戰的話,其他季節還好,冬天怎麼辦?

士兵們根本受不住那麼冷的天氣,但是俄國人早就適應了。

可能其他時間他們能占上風,可是到了冬天的時候,必然要被俄國反-攻回來,很容易就變成拉鋸戰。

大臣是覺得國庫最近填滿了,所以蠢蠢欲動要打仗,不是自己兜裡的錢就不心疼了,非要花掉才高興嗎?

康熙都沒好氣了,決定今年加開科考,提拔新的人才上來。

如今剩下這些跟索額圖和明珠沒有牽扯,本人也還算乾淨,沒敢伸手。

不過他們也不是真的特彆忠心和清廉,就是沒什麼膽子,加上可能也腦子不太夠而已,連索額圖和明珠的黨羽都看不上的人,康熙自然就更看不上了。

加開恩科,對寒門子弟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了。

畢竟三年一次,競爭十分激烈,很多人一次考不上,得花費好幾次。

如今加開,就等於多了一次機會,誰能不高興呢!

加開恩科這事,還是交給禮部來負責。

曆年的鄉試、會事、殿試這些叫常科,都是由禮部來負責。

常科之外還有特科,就是有“博學鴻詞科”、“經濟特科”和“孝廉方正科”等名目來收有名望的才子。

不過康熙加開這次的恩科,隻打算開常科,沒打算開特科。

恩科如火如荼舉辦的時候,工坊的發展猶如康熙所料,一直非常順利。

有了縫紉機的加入,平常人穿的棉布衣,士兵穿的棉甲都能大規模生產,進度喜人。

而且有了縫紉機,成衣縫製也更快了,對棉布的需求就更多。

也反過來促進了棉布,以及各地對棉花的種植開始擴大。

康熙未免有人隻種棉花,卻不種水稻、小麥、紅薯和土豆這些食用的作物,還在早朝製訂了律法,所有人家裡的田地種植棉花不能超過三成。

違者重罰,甚至以後都不能種植棉花。

這就讓很多人家想全種了棉花來賣更多錢的心思打消了,老老實實多種糧食。

畢竟如今還是人口大國,需要糧食眾多,就不能讓人隻種棉花這種不能吃的作物。

不然如果遇上天災,就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存,會轉變成**了。

那就跟法蘭西和俄國一樣,隻能跟其他國家求救,卻未必有那麼幸運能弄到糧食。

康熙從來都相信防範於未然,不能事到臨頭才倉促找彆人幫忙。

願意幫忙是情分,卻不是義務了,甚至對方還可能趁虛而入,後患無窮。

還是糧食在自己手上,能自給自足,才能更叫人放心。

康熙在宮裡種了幾年的田地,之前發現一株特彆大的稻穗,然後就留種來種。

幾年下來,每次田地裡總會有稍微大一點的稻穗,他都會留下來,挑選過後繼續種。

反複種了好幾次之後,這稻穗後來沒有更大的了,但是稻穗結得相當多,沉甸甸的稻穗,看著就喜人。

康熙留種後,送去皇莊大規模種下,這次種的更多,收成的時候,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讓人看著就心花怒放。

老農們更是熱淚盈眶,說是他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稻穗了。

顧凝宸卻覺得康熙這反複種植後,反而是挑選了最優秀的水稻繼續種植,培育出一種更優秀又是新的水稻來。

康熙把這種水稻起名為禦稻,在皇莊再種了一次,看著水稻十分穩定,稻穗沒有忽大忽小,或者長出空稻穗之類的毛病。

他就挑選了一批優秀的種子,給京城和周邊的農田分發一些來種。

隻自己和皇莊來種,那就太少了。

京城和周邊的農田一起種,這禦稻就能更多。

再遠一點的地方,種子就不夠了,先在京城這邊試一試,是不是這種水稻更適應京城的環境。

等留種多了,再往外試一試,可以往北也可以往南,看看兩邊哪裡更容易適應一些,就讓禦稻的種植逐步擴展開去。

這種水稻長得多,稻穗大且很少空殼,對農人來說是極好的品種,自然願意種下。

康熙也不是免費送,而是讓農人來買,價錢跟平常的水稻種子差不多。

為此有些大臣不太明白,畢竟國庫都那麼多錢了,康熙還種出了這麼厲害的水稻來,怎麼就不直接送給農人們種?

種了之後,這些農人自然對康熙十分感激。

顧凝宸卻能理解康熙的做法,免費的東西反而讓人將信將疑,而且才不會那麼感激和用心。

想想免費的東西就是唾手可得的,哪裡會珍惜呢?

而且這價錢原本也不貴,想要嘗試的人出點錢試一試,買的也不多,就不會占用原本所有的田地,隻分出一塊來種下。

如果是免費的,估計很多人拿走非常多種子,不要白不要的心裡,帶回去卻未必全部育苗後種下,這就浪費了這些優秀的種子了。

放久了,活性就不行,等於是浪費掉了,還不如讓人買,起碼不會浪費,也有更多的人能拿到手去嘗試著種。

畢竟是花錢買的,當然不會白放著來浪費,還會精心伺候,不然再好的種子育苗沒伺候好,怎麼可能自個就結出沉甸甸的稻穗來?

隻要稻苗種下了,這些農人又不是瞎子,自然就知道這些種子有多好,能種出的水稻有多好,自然而然就會留種了,以後繼續種下去。

其他人一看這稻穗長得好,就有更多沒嘗試的人去買下禦稻的種子回去育苗,然後種下了。

這樣都不必康熙派人多費唇舌,好聲好氣去勸人種,讓他們種了後親眼看看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不然派人說得天花亂墜,農人們也未必會相信,還要浪費不少人力物力。

畢竟派人的話,人過去需要交通工具,馬匹要的吧,中途還要吃喝住,都要花錢。

還不如這樣,農人種完就知道了,買了種子還會因為這點錢用心育苗去種,又省下了到處宣傳的費用。

果真不愧是康熙,事情能辦妥,那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了。

康熙就知道顧凝宸是懂他的,那些大臣還覺得自己吝嗇,才要農人花錢買種子,簡直不知所謂!

他不由感慨,要是索額圖或者明珠在的話,確實很快就能理解康熙的做法。

這兩個臣子的腦瓜子靈光,卻太靈光了一點,都沒把心思放在正途上,實在是可惜了。

康熙也就感慨一二,還是更關心顧凝宸最近如何。

他每天都會召禦醫去問一問,另外也會問鄧女醫。

禦醫每天會去請平安脈,鄧女醫更多是摸顧凝宸的肚子看情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