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抱了蓉姐兒回去,一路上都在跟玉娘歎稀奇:“好好個富家少爺,怎的跟帶娃兒的奶媽子似的,跟她倒玩得到一塊兒,莫不是讀書讀傻了吧。”
“那吳太太不是說徐家少爺原有個妹妹,沒長成就夭折了,想是這個緣故才喜歡我們蓉姐兒。”蓉姐兒玩的累了,此時趴在玉娘身上睡著。
風吹著水麵送來一層層涼意,玉娘摸摸蓉姐兒的頭,給她搭上衣裳:“也是咱們姐兒討人喜歡呢,這才合了貴人的眼,該有這樁緣份,不然怎的是他家施手救了姐兒呢。”
潘氏趕緊念了一句佛,算算日子要到月半:“還有幾日就是十五,我帶了她去觀音堂燒香,真是菩薩保佑的。”
她們一離開吳家,吳夫人到了飯點把徐少爺叫過來:“明兒叫人牙子來,於你買幾個小廝,當書童也好,當跑腿的也好,你那屋子俱是老成的,跟個娃兒一處倒樂得多。”
過身的吳氏是個嚴母,為著徐老爺是個不著調的父親,待兒子越發嚴厲,自小便不許他跟丫頭多處,就怕養的同他親爹似的貪花愛月,身邊但凡有那些個愛調脂弄粉顯姿色的,全叫她打發了。
兒子身邊清清白白隻跟著兩個人,一個黎叔,一個奶嬤嬤章娘,就是奶嬤嬤也不許他多賴,隻怕把性子養得軟了,不似硬直漢子,等徐少爺七八歲,就把奶嬤嬤放了回去,身邊跟的俱是挑揀過的,有一點花花心思,吳氏斷不能容。
這下教養出來的孩子未免太過老成,小小少年郎便他循規蹈矩,在徐家大宅裡,一步不多一步不少,色-色齊全,可便是這樣,也還是不得徐老太太的眼,所幸徐家的規矩是到了十歲就從內宅移出去,到外宅讀書。
徐小郎這才出脫了,不必往那脂粉堆裡鑽,一家子婦人他隻覺得厭氣,又不似堂兄弟那般能跟著父親到任上去。
風流父親倒養出個古板兒子,年紀雖不大,卻再不肯油嘴蜜舌的跟上房老太太屋裡的丫頭們說笑,那些個丫環見他從來板著臉,也不敢上來挨挨蹭蹭,在老太太麵前自然不說他的好。
不似另兩家的哥兒,到了上房從來姐姐姐姐的叫個不住,身上掛的擼下來便送人,隻當是人情,隻有他,怎麼去的還是怎麼回來,連吳氏給他打的三事七事,專讓他用來賞人,也都不離身。
吳氏又歎兒子太老實,煩惱一回丟開手去,老實總比那花花腸子多的要強,徐三老爺倒是知情識趣最懂人心的,可看他那個風流樣子,吳氏便氣不打一處來,跟嫂嫂也不知抱怨了多少回,吳夫人此看見外甥並不似說的那般,倒覺得奇怪。
想想還是打趣他一句:“那個娃兒就這樣討你喜歡,抱了不肯撒手,若大些你搶了去還得用,這樣小,還能變成畫兒貼到牆上不成。”
徐少爺知道那得用的意思便是當媳婦,吳夫人為著他在守孝才混過去,他袖了手一笑:“好玩的緊,倒真跟貓兒狗兒似的。”幾次相處都不能細說,隻好找了托詞來搪塞,說著又擺手:“外甥正守孝,哪能這時候圖享樂買人進來侍候,不勞舅姆費心。”
吳夫人虛點他的額頭:“人家可是好人家的姑娘,瞧瞧那穿戴,若是個臟孩子我也不叫你近身了,你卻把她當了貓兒狗兒,孩子話。”想一想也是,就是要買,也要等過了百天,點一點頭:“那便等你熱孝過了再說,坐下傳菜吧。”
柳氏立在吳夫人身後布菜,一桌上經緯分明,吳夫人那邊有魚肉泥的丸子,鋪了火腿蒸出來的豆腐,柳氏把那層火腿俱都挑出來,拿勺子舀了豆腐盛給吳夫人。
徐少爺這邊卻是青白素食,連葷油都不沾,他不必小廝侍候,自己執了筷子夾菜,嚼了一口問身邊侍候的人:“這個茶油炒麥粉,家裡能不能做?”
柳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身邊的丫頭小廝俱是金陵帶來的,哪裡知道炒麥粉是個甚,吳夫人少見他提要吃什麼,趕緊差了人去問,倒有個宅子裡看屋的幾個是濼水鎮上人。
老花匠一聽笑起來:“就是麥子磨的粉,拿茶油炒了,清口又香,廟會上頭賣的吃食,精細些便拿芝麻核桃這些一起炒,用水衝糊吃也成乾吃也成。”
吳夫人聽見不難做,就吩咐了廚房明兒做了來,葷腥不能沾,這些個倒都養人,那些杏仁露徐少爺再不肯吃,這個茶油炒麥粉倒叫他起了念頭,她吩咐完了又說:“不知道哥兒在東台大營吃不吃得習慣,那些個大頭兵說有一頓有個饅頭就好了,若這東西炒得好,包一包給他送過去。”
吳少爺去了一個多月,連封口信都不曾捎過來,柳氏聽見垂了眉毛,細聲細氣的開了口:“聽說那邊費鞋子,原走的時候給帶了五雙,也不知還有沒有的穿。”
丈夫不在,婆婆又不難處,柳氏閒著就給丈夫做鞋,小箱籠裡全是鞋子,擺得滿當當,聽見婆婆這樣說,趕緊提出來,捎東西去,能把鞋子帶去也是好的。
徐少爺咽下一口豆腐:“那便叫管事去一回,表哥說不欲惹人的眼,打聽打聽他們的休沐日,在營外尋了他,東西交到手上便是,那頭也算繁華,表哥身上有銀子,怎麼也餓不著的。”
吳夫人沉吟一會:“不若還是你去,你表哥那個驢性子,管家去了哪裡肯說實話,你且去瞧瞧他過得好不好,聽說日日都要操練的,帶些藥油去,這樣年輕可彆傷了筋骨。”
按理孝中不該各處走動,既是舅姆相請,徐少爺自然一口答應下來,回去理了包袱帶上黎叔,預備第二日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