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1 / 2)

“可可,你在看什麼看得這麼入神?”

可可·香奈兒抬起頭,將手上的報紙翻過來給他看。

鮑伊·卡伯馬上就被報紙上的照片吸引,他對女裝沒什麼了解,但也不妨他以男性的審美角度去發表評論:“很好看的婚紗,是誰做的?”

下一秒,他就看見標題上的名字:“……希萊爾?但我記得他是美國人?”

卡伯會記得希萊爾是因為香奈兒最近很留意這個人的新聞。

大多法國人都不關心布坎南是誰,那些美國人的婚禮有多盛大都與他們無關,可如果涉及了時尚,法國人就像嗅到腥味的貓一樣靈敏。

時尚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領域,法國一向都是作為輸出的一方,時尚之都不是叫著好聽的,世界的人的確在跟隨著他們的潮流,所以在時尚觸角上麵,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敏銳,要是哪國出現了新的時尚風向,這些法國人就是第一個跑去圍觀的。

大多報紙就把這篇報道放在時尚版裡,沒有時尚版的報紙則放在娛樂版或者國際版,各個報紙則重的地方都不太一樣,如《巴黎晚報》就以“十萬美元婚紗”為標題,《巴黎每日報》則是“世紀婚禮背後的開銷”。

讀者們先是感歎一下美國人的大手筆,這件婚紗的確驚到他們了,沒有人能違背良心說它不好看,隻是有人覺得值得,也有人覺得不值得,時尚到底是很主觀的,就像有的人願意用很多錢去賭博,卻不願意花一分錢去買好看的衣服。

《巴黎晚報》和《巴黎每日報》都是發行量較小的報紙,而且隻在巴黎發行,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為《小巴黎人報》,它跟《小日報》、《晨報》和《小新聞報》合稱法國四大日報,每份的發行量都超過了一百萬份,可想而知影響力有多大。

而這四大日報裡麵,《小巴黎人報》和《晨報》都提到了布坎南的婚禮,《晨報》以嚴肅的角度去探討美國人揮霍無度背後的原因,為一場婚禮而花費上百萬這在誰看來都是非常的大手筆。

《小巴黎人報》雖然名字裡帶了巴黎,但它其實是在全國發行的,香奈兒正在的這份就是《小巴黎人報》。

這份報紙請了法國知名的時尚評論家多莉·塞納斯來撰寫這篇文章,時尚評論家是近年隨著時尚大眾化而演變出來的新興職業,作用跟時事評價家差不多,會在媒體上就著某某設計師的某季時裝發表意見,有影響力的時尚評論家的一句說話甚至能左右該設計師的聲譽,對潮流有著一定的控製力。

多莉·塞納斯從黛西·布坎南的婚紗來討論美國時尚界的現況。說是現況,其實主要是在介紹婚紗的設計師希萊爾,可以看出多莉·塞納斯花了很多心思在資料搜集上麵,連1917年的那場時裝發布會都扒了出來,也整理了伊莎貝拉在報紙或雜誌上公開發表過的作品,並且加上適當的評價。

其中一段是這樣說的:“希萊爾前期的風格很多變,他就像一個迫不及待想向眾人炫耀自己的才華的孩子,一套又一套的夢幻禮服為他贏得了上流社會的心。隨著時裝店的開幕,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實用又時尚的女西裝、耐穿且修長的風衣……如果說國外誰最有資格衝擊我國的時尚風向,希萊爾值得一個提名。”

自從停戰後,不隻法國,各國的報紙出現美國的頻率肉眼可見地多起來,這代表著世界的天秤正在向美國傾斜,成為各國不得不重視的強國。

香奈兒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你說得沒錯,他是個美國人。”

香奈兒本人在第一眼也以為這件婚紗是巴黎的某個高定工作室出品的,但是報紙明晃晃的告訴她,婚紗的設計師是希萊爾。

>她忽然想起去年十一月卡伯出車禍之後的事情,她跟那個救了卡伯的女孩分享同一輛出租車時,對方忽然問她對希萊爾有什麼想法。

那個女孩聽見她的說話後露出的表情……是跟希萊爾有關的人嗎?

如果她隻是隨口一問,是不會有那種被震住的反應,這讓香奈兒稍微有點在意,不過那些希萊爾的剪報她當時是看完就算了,沒有擺在心上,真正開始關注這個美國設計師是巴黎和會開始之後。

她說過希萊爾的衣服沒有故事主要是因為他的風格很混亂,當時他隻做禮服,一時簡潔一時華麗,剪裁一時修身一時寬鬆,色彩也有時素淡有時鮮豔,雖然風格多變也可以是個人特色,但至少是能看出有跡可循的,而希萊爾不過是把一切好看的元素都做出來,成品漂亮是漂亮,卻明顯沒有個人特色。

然而就像多莉·塞納斯所說的那樣,對方的成衣係列像是變了一個人,散亂的風格突然猶如被他用針線串了起來,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的話,那就是“POWERFUL”,代表著新時代女性的力量。

香奈兒仔細的整理一下時間線,發現希萊爾的成衣線正正就是在卡伯出意外之後推出的,說不定跟她的那番話有關,如果是這樣的話,她無疑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

之前有《紐約時報》的記者找到她問她對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這事有什麼看法,她的確不反感這件事,甚至覺得法國的媒體都小看了他。

香奈兒自己也沒有意識她的嘴角正在上翹,此刻她感受到棋逢敵手的喜悅。

她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對手了,可是能讓她產生共鳴的人就隻有希萊爾一個。

就拿保羅·波列做例子好了,她跟波列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簡一繁,就像她無法理解波列的理念,對方也無法理解她的。

但是她看著希萊爾的衣服,卻能夠感受到他的想法,他對女性的崇尚。

“這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嗎?”她的表情變化落了在卡伯的眼裡。

香奈兒收斂起笑容,蓋上報紙:“誰知道呢。”

美國那邊的大風向是把希萊爾捧為高定設計師,有的更誇張,說這件婚紗是“世紀婚紗”,而且還有不少人認同。

大部份媒體其實都是看風向做人,他們看希萊爾人氣高就捧他,他朝有一日希萊爾讓大家失望的話亦會毫不猶豫的踩他。

但是他們鬨得再那麼起勁也好,高不高定不是你說一句話就算數的,最主要還是得看巴黎高級時裝公會承不承認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