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晨侃侃而談,概念性的東西講了大概有兩三分鐘,此時台下無人說話,所有人都看著台上的他。 孫老師則是瞅了一眼旁邊的張教授,他在想,薑晨是張教授帶的學生,而張教授又是答辯組的組長,最主要的是,薑晨不是普通學生,自己要不要開口問問題呢? “我這套設計如果應用在飛船上,最少可以在結構設計上簡化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不要小看這點減小,要知道任何一點東西帶到太空去,價格都不菲。” 兩分鐘又過去了,看著台上薑晨還在說一些跟技術無關的東西,他又一次轉過頭看了看張教授,但是張教授坐在那裡,完全沒有要開口的打算。 “不僅是簡化結構,在落點的精度上,也可以大大提高。” 轉眼間又兩分鐘過去了。 台下同學都在認真聽著薑晨的介紹,他們之前隻知道薑晨項目的名字,具體作用他們都不知道,這時候聽到薑晨講出來他們才驚訝。 怪不得華科技願意用一百萬購買授權。 雖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孫老師卻忍不住了,再這麼下去,十五分鐘,就隻講了講概念就完了。 “薑晨同學,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論文技術層麵的東西。” 孫老師實在忍不住了,打斷了薑晨的話。 所有同學朝著孫老師看了過去,孫老師果然是孫老師,就算是薑晨也一樣的下手。 薑晨笑了笑,其實講什麼他都無所謂,之所以他一直講概念性的東西,是因為他覺得大家可能比較喜歡聽。 既然孫老師讓他講技術,那他也隻好講講技術了。 “我的這套設計,最主要的技術點實際上是內部的風力預測算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風力傳感器,拿到周圍風力數據,通過算法計算,得到飛船將要傾倒的方向,並提前改變重力矢量。 想要做出風力預測算法,首先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的算法框架,大家來看一下,這個是我的算法架構圖。 從整體來看,架構共分為四層,由下到上分為底層的驅動,上一層的編碼邏輯層,再上一層的算法控製層,更上一層的通道傳輸層,到最後的應用層。 首先來看應用層,我們在應用層下發最初的指令,這裡定義一個句柄結構體handle,因為這個結構體太大了,所以這裡就沒有貼出來。 裡麵主要包含了算法中所有要用到的變量,回調函數,函數的傳參,信號量。 隨後,這個句柄會一層層的下發。 ……” 薑晨開始講了起來,他明顯能夠看到下麵眾人麵麵相覷的表情。 大家雖然都接觸過編程,但是畢竟不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水平都有限,哪聽得懂這個。 不僅是各位同學,坐在前麵的眾位老師也是一臉苦澀,這種上升到工程級的程序框架,就算是專業的工程師想要理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們隻是聽薑晨講,能聽懂就怪了。 孫老師更是臉色難看,他本來以為就算是國家級的科研難題,自己好歹聽得懂吧,可現在發現,薑晨說的每個字他都聽得懂,連一起就不知道在說什麼了。 是他讓人家講技術的,現在人家沒講完,他也不能打斷啊。 轉眼間十分鐘過去了。 “好了,這四層基本架構我已經講完了,其實我的設計,最主要的不是在框架上,當然框架也不能少,最關鍵的點實在算法控製層的算法上,隻要算法運轉起來之後,將會同時會運行的線程隻有三個,數據采集,數據編碼,算法控製,配合上其他非實時調用的線程,就能完成整體流程, 但是……” 二十分鐘過去了…… 全班同學都眼睜睜的盯著台上說起來似乎沒休沒止的薑晨,要知道孫老師可就問了一個問題啊,他喋喋不休到現在已經二十分鐘了。 最主要的是,人家講的東西都是連貫的,不能說直接給打斷了啊。 轉眼又過了十分鐘。 孫老師不知道轉頭看了多少次張教授了,這時候他是不敢叫停,畢竟問題是他問的,薑晨還沒講完就叫停,說不定會得罪張教授。 現在唯一能讓薑晨停下來的,可能就隻有張教授了。 但他始終是無動於衷。 “剛剛我說了,我的設計,最主要的不是在框架上,而是在算法控製層的算法上,這套算法可以通過風力傳感器的數據,進行姿態的預測,算法方麵,要講一講嗎?” 一直過了半個多小時之後,薑晨終於停了下來。 但是他的問題明顯還沒有講完,隻講了個框架而已,最重要的算法還沒講呢。 大哥,你能不能不要這樣,我們上去被問一個問題都是啞口無言,你倒好,一個問題講了半個多小時還沒完。 下麵眾學生看著薑晨,歎著氣,人與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 薑晨的話明顯是說給孫老師聽的,他一時沒反應過來,表情一愣,嘴裡發聲道:“啊?” 同學們看著孫老師,在心中偷笑,孫老師剛剛問我們不是威風的很嗎? 現在怎麼蒙了? “唉,我們是被老師問的啞口無言,他是把老師問的啞口無言。” 下麵突然有學生小聲說道。 孫老師意識到自己剛剛一時沒反應過來,有點失態,連忙要開口說話,不過這時候張教授卻在他之前開了口。 “我想最後再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有可能做出比衝超過一千秒的火箭嗎?” 這個問題一出,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連心情不怎麼愉快的孫老師也平靜了下來,想看看薑晨怎麼回答。 其他人可能不知道張教授為什麼突然問這麼個問題,是因為他們都不知道薑晨正在做發動機。 火箭比衝說白了就是發動機的比衝。 所有人一邊看著薑晨的同時也在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他們發現,這個問題並不簡單,不管你回答能或者不能,都需要解釋為什麼? 作為燕航的學生,他們都知道,當前火箭發動機,比衝最高也不過四百多秒。 超過四百秒的都是氫氧機,氫氣因為貯藏的問題,無法實現長期航行,所以現在比較現實的還是煤油機甲烷機,比衝普遍在350秒以下。 想超過一千秒,真的太難了!